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ID:956749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1页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2页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3页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良渚文化反山遗址出土玉璧音乐声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良渚文化出土玉石璧所做的音乐声学测量,讨论了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和音乐声学特征,以及它们对我国出土具有良好音乐性能成组玉石璧产生的影响。良渚文化大量出土玉璧的环体形制、尺寸大小厚薄、孔径大小、加工时肉面上留下的痕迹,都可具备良好的音乐声学特征,是玉器当中唯一可以充当入乐功能的器物。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可以利用玉璧发出的清润悦耳的乐音,与自然或神祖沟通。良渚玉璧的意义,伴随着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出土,揭示了长江流域礼乐文明从这里发源,向四方扩散

2、,最终在与黄河流域礼乐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在西周建立起成熟的礼乐制度,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东方的礼乐之邦。  [关键词]良渚文化;玉璧;音乐声学特征;探讨  [中图分类号]K875.5 [三、提出讨论的几个问题    (一)璧这类器种的音乐音义。良渚文化时期出现璧这种类型的器物,在形制和器物的大小、厚薄、材质等方面,均已符合板体打击乐器的特征。人类对音乐的感知,伴随着人类器官的发育,早在半动物祖先时期已经发生。良渚人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只要敲击发出声音,就会感受到一种悦耳的声音,逐渐的分辨出噪音和乐音的不同。玉璧是良渚文化时期玉器中唯一具有良好音乐声学

3、性能的一种器型,这种器型的出现,器物自身具有的声学特征,是否有着音乐方面的意义,是否与良渚人对乐音的感知有一定联系,值得考虑和研究。  (二)痕迹考察。据考古发掘报告,反山出土玉璧形制规整,多数璧中间厚,边缘薄,两面加工不同,其中一面平整,一面有线切割(或片切割)留下的痕迹,还有的璧有打磨、摩擦痕迹。如标本M14:237号璧一面较平整,另一面因取材的关系,局部边缘凹缺,但也经过打磨。M20:196号璧一面相对平整,另一面的边缘因取材的缘故而凹缺。璧边缘部位有斜向的摩擦痕迹。我们在做音乐声学测量时,也观察到这种现象,为什么璧的两面加工不一样呢?比较平整

4、的那一面为什么没有留下切割痕迹呢?又为什么对凹缺部位再去打磨呢?边缘的斜向摩擦痕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关于璧肉面上留下的加工痕迹,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在线切割或者片切割时留下的痕迹;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璧成型后再加工留下的工艺痕迹,或是有意识的刻符。这类器面上的痕迹在其他遗址出土的石璧上更为明显,如齐家文化石璧的横切一刀、被打磨过;陕西东龙山石璧(大理岩)上的研磨痕迹、三层台面加工痕迹;三星堆、金沙遗址石璧(蛇纹石)上两侧边缘琢磨出的对称扇形斜面。多数学者赞同对不同玉石璧做不同分析,有的学者则把加工工艺分为粗加工、精加工两种或者三种,那又为什

5、么会有加工方式的区别呢?  从声学原理上分析,这些痕迹不论是在一次性加工中留下的痕迹,或者是在二次或多次加工中造成的痕迹,均会对器物的振动频率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对音强和音色也有一定影响。经过再次加工或者精加工的玉璧,不仅外观好看,对于璧的音高调整和音色的改变,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值得研究者参考的一个方面。至于在璧的边缘留下的摩擦痕迹,会不会是戛击(器乐演奏方法,即刮击)痕迹,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素面和鸟纹。学者们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到,玉璧几乎都是素面纹,与同时期玉琮豪华的纹饰相比,不能不令人产生疑问。无疑,在璧面上雕琢纹饰比在

6、琮面上雕琢纹饰,应当更方便,也能容纳更复杂多样的内容。可见,璧面素纹一定有其不能或者不必雕琢纹饰的原因,而这个原因用音乐声学原理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在器面上的任何一种加工,都会对璧的音响效果产生影响,比如造成音高不准,对音强和音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不悦耳了。换个角度看,如果古人创制出璧这种器型,是因为发现它具有不同与其他任何玉器的音响性能,从而利用这种特殊音响效果,为原始宗教服务,那么,古人在达到制作玉璧的主要目的,使其具有良好音响效果之后,再去做其他的加工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就没有必要了。  汪遵国先生在《良渚文化玉器综论》(邓聪编《东亚玉器

7、》第一分册第255页,同上)一文中披露:一九八九年在安溪出土的刻符大玉璧,其直径26.2厘米、有刻符的玉璧在传世品中有五件,四件收藏于弗里尔美术馆,一件收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刻符中有三层台阶,还有太阳和鸟的图像。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用大量研究成果论述了人类音乐的发生,起源于对鸟鸣之音的感知和模仿的理论,至今依然有很大影响。我国出土的双音青铜编钟,敲击部位在正鼓部和侧鼓部,侧鼓部的敲击点往往刻有鸟纹。璧面上的鸟纹是否有类似表达音乐的意义呢?不也是值得去探讨的有趣的问题吗?  (四)成组玉璧的埋藏。据考古发掘报告描述:23号

8、墓葬出土玉璧54件,根据出土情况(如大致呈叠压状),可将下列28件璧分为九组,第一组为M23:29、3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