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ID:9566521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_第1页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_第2页
资源描述: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关键词】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16.8%[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焦虑症的发病已呈上升趋势。1982年全国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48‰,国外则报告为5‰左右,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我国有一部分焦虑症往往被诊断为神经衰弱[1]。本文对我院2002~2003年收治的67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3年我院收住的焦虑症患者67例,其中女45例,男22例,年龄在24~4

2、8岁之间,平均年龄(39±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例,高中文化程度39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0例。1.2方法采用焦虑量表和症状量表对这67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结果与分析2.1结果焦虑症患者大都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心理特点。2.1.1缺乏自控感患者常会因轻微的刺激而产生较强的反应,如普通的电话铃声,门口闪过的一个人影都会使患者大惊失色,情绪极不稳定,稍有拂逆就会烦躁、生气,甚至勃然大怒。2.1.2生活沉重感患者常感到生活沉重,压力太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出于个人意愿和兴趣,只是为了不被社会主流淘汰,为了占有名利和地位。特别是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这种被

3、动的应付,决定了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不好的效果又会使患者产生焦虑、胆怯心理,使患者在下一次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之前就心事重重,产生预期性焦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2.1.3焦灼、紧迫感患者常有火烧眉毛的感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许多事情都到了非办不可的地步而自己又无精力、无能力去完成,心情过度紧张而得不到缓解,休息的时候惦记着要做的事情而不能有效地放松,工作时候因过分焦灼而影响能力的发挥。2.1.4效率下降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一件很平常很容易的事情患者觉得做起来都很吃力,有时候漏洞百出,本来5min能做的事情往往需要8min甚至10min才能做完,还不一定能做好。

4、2.1.5疑患不治之症感长期沉浸在焦虑、过度紧张的心理体验之中,以及由此给患者带来的工作、生活方面的负面效应,部分患者常常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而且坚信不移。2.2分析焦虑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紧张的心理,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它是由于一种过度紧张的心理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形成的精神障碍。紧张和松弛,本来就是一种截然相反的心理过程,长期持续的紧张状态可造成诸如焦虑症等的精神障碍,长期持续的松弛状态也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当生活中遇到需要做的事情或克服的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调动潜在的力量也就是适度的紧张起来去应对目前的情况,当然,紧张的程度还取决于问题的难易程度

5、,比如一个普通的感冒,我们就没有必要如临大敌,调动一切的能量紧张起来。总之,随时随事处于适度的紧张或松弛状态,这就是正常的有效的自我调节,而焦虑症患者正是这种功能出现了障碍。这类患者性格中往往有胆小、谨慎、爱面子、虚荣或自卑的一面。他们谨小慎微,惟恐自己哪句话、哪件事得罪了谁、招来白眼或责备,伤了面子。因此,他们说话做事违心地、努力地去迎合别人,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微妙、复杂,人生观、价值观评判标准呈现出多元化。所以,纵使你千般小心、万般谨慎,也不可能众口一词说你好,往往是讨好了这个又得罪了哪个。这时,患者就会不知所措,心理冲突也就出现了,紧张、焦虑也就开始了。生活不是真空

6、,如果这些负性性格因素伴随着你,紧张、焦虑也就会伴随着你。3护理对策3.1安置病人于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与精神症状丰富的病人同居一室,特别是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避开一切激惹病人的因素,以免加重其焦虑情绪。3.2关心、体贴病人对患者因焦虑而产生的痛苦体验表示出理解和同情,尽可能满足病人的一切不超出原则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值得信任的护患关系,为提高患者对以后心理护理的依从性打下基础。3.3护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热情、爽朗、善良、宽容的性格并以这种胸怀去对待病人、家属及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朝气蓬勃,以自身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病人。3.4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性格特点、生活

7、背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重大生活事件在此基础上,多与其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及疏导,对暗示性强的患者多给予良性的心理暗示。3.5对患者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使其客观地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帮助患者认识自身性格与疾病的关系,尝试并努力战胜自己,鼓励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有效地改变自我。护士对患者在此方面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适时予以肯定,以激励患者。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