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

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

ID:9564194

大小:6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02

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时政话语,本文中特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性用语,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包容性增长等。这些时政话语,往往见诸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文件、权威媒体等,体现了国家和中央政府在特定时期经济决策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与基本政策,集中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必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包括法学界在内的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与主题。  以相关论文为例,笔者在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在政治军事法律类文章中,全文出现科学发展观

2、一词的期刊论文共计16万篇,以科学发展观为关键词的论文共计42000篇。  在法学界,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同时出现科学发展观与法一词的文章有50731篇,博士学位论文有1264篇,硕士学位论文10270篇(当然这些文章并非全部均为法学论文)。在2005-2006年CSSCI期刊中所发表的法学论文中,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为关键词的论文,就达68篇次,以和谐社会为关键词的论文就达139篇次。  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增长的研究也基本类似。据对KI的检索,以包容性发展为题的文章有69篇(全文出现该词的为635篇),以包容

3、性增长为题的文章有338篇(全文出现该词的为1799篇)。虽然论文题目中直接出现包容性发展或包容性增长与法的论文不多,但全文中同时含有包容性发展或包容性增长与法的文章却有478篇(当然也并非全是论文,更非全是法学论文,例如,其中的法也可能是方法之法)。  上述有关统计数据已经充分说明,尽管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概念的提出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作为被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提及的重要概念,已经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涌现了大量的论文。这一现象与以往时政话语研究的情形基本类似。  对于学术研究的此类现象本文由.L.收集整理,法学界曾经有过总结与反思。例如,在1

4、999年法理学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尽管有部分学者认为法学不应与政治脱离,法理学也应当研究时政问题,但更多的学者对此类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存在着明显的泛政治化倾向,过多地对党和国家当时的政策进行法律角度的解说、宣传、发挥,会阻碍法理学的发展。经济法学界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总结: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法学总是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经济政策和方针的解释上,这种研究方法反映了经济法学贴近生活、解释实践的特征,但是当其一旦走向极端,就会背离法学应有的严谨科学态度,缺乏法学本身所应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容易沦为纯政策  第三类是创新性研究。如果把时政话语理解为国家与中央政

5、府应对社会重大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与政策思想,则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此种话语的缘由与背景,运用法学特别是经济法学的思维、范畴与问题意识,或许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法学的时代命题,并进而作出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例如,商红明在《包容性增长与分配型经济法》一文中提出增长应由促进型经济法予以保障,而以机会平等为内核的包容则应由分配型经济法学来实现,以期通过法定的公权分配手段实现分配正义,并将分配型经济法的发展视为经济法的第二次勃兴。该文很好地诠释了对时政话语进行经济法研究的进路与切入点。虽然对于分配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经济法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作者

6、从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社会背景出发,将分配正义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与追求目标,并对分配型经济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无论其观点能否为学界普遍接受,的确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上述几种类型的研究成果虽然并非泾渭分明,但总体而言在各种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无论是针对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还是针对保障民生、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与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的上述研究现状基本类同,也因此需要予以关注。  三、时政话语的研究立场  笔者并不认为理论界应当拒绝研究时政话语,以保持学术与政治的距离,彰显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性,相反,时政话语具有

7、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应当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正如笔者在研究CSSCI法学论文中的时政热点关键词时提出的那样: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词语,不仅仅是政治话语,更是国家为应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一种政治选择,它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为急迫、重大的问题。法学作为一种研究治国策略、权利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学问,当然不应无视这些社会问题,因此将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既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学人不可逃避的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研究?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坚持学术研究的立场。  (一)坚持学术独立性立场  学术的独

8、立性立场主要是针对学术依附性而言,即强调学术研究者的主体独立性、思想独立性与研究的独立性,不依附于一切外在权威。就法学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