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ID:9547206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3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_第1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_第2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_第3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_第4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现状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正在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地方各级财政的运转,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因此,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作为债务人,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

2、    1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1.1省级财政不再稳当  据四川省政府研究室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省由省级政府承诺偿还或直接作为债务主体借入的债务总额为394.36亿元。在东部某沿江经济发达省份,截至2001年末,当地各级地方政府的逾期债务达到280亿元,逾期率高达29%。逾期未还债务以及当年到期还本付息额的合计数已高达478亿元,相当于当年地方财政支出年初预算数的70%。  1.2市级财政更加摇晃  安徽省的一份统计表明,1995年~1999年,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债务总计11.1亿元,到2

3、002年尚有债务余额7.8亿元。  1.3县级财政益发艰难  据2003年政府决算统计,四川省县级政府债务总额达739.2亿元,平均每个县负债4.11亿元。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截至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赤字10.6亿元,为当年决算反映赤字7.2亿元的147%。49个县(市)累计债务达163亿元,相当于当年可用财力的2.1倍。截至2002年9月,有42个县(市)累计欠发国家规定的工资18亿元(其中当年1至9月新欠

4、1.32亿元),是1998年底欠发工资额的3倍多。  1.4乡级财政濒临破产  2001年,农业部的统计认为我国乡级债务已达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但从目前各地的一些典型调查的结果看,这个数据还是非常保守的。据安徽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乡级政府负债约132亿元,乡均负债753万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截至2003年底,全盟农区72个乡镇,债务总额45980.66万元,乡镇平均负债638.62万元,全盟乡级负债面达95%,几乎所有乡都是负债乡,而且债务

5、利息高,债务累积时间长,债务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庆万州区的调查统计表明,2002年万州区乡镇债务高达8.8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近900万元。从调查的几个重点乡镇来看,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负债沉重,最高的乡镇负债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3倍,最低的也在4.3倍。如被调查的熊家镇平均地方财政收入230万元,而负债达1000万元,负债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4.3倍。  1.5村级负债惨不忍睹  据湖北省农经管理局统计,2001年底全省的村级债务总额达到192.5亿元,平均每村60.9万元,90%以上的

6、村负债。襄樊市2002年年底村级债务为30.67亿元,几乎村村都有债务,村平均债务达51.1万元。记者在内蒙古西部盟市调查发现,债务在30万元到50万元的村子十分普遍。宁夏平罗、中宁等县乡村负债面达到100%,村级负债最高的青铜峡市,村均负债49万元。  2地方政府债务成因    2.1财政体制方面的原因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财政的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但是事权划分却仍不清晰。据统计,1994-2002年间,全市因体制累计短收67亿元,其中“两税”返还被中央和省集中44928万元,中央财政借款未还

7、16716万元,上解中央贡献款3250万元,“冶金”“三税”分成款少返回2351万元。近年来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投入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支撑经济运行的财力匮乏。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上级对地方特别是省以下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能满足地方正常运转的需要。  财政金融体制不健全,导致地方政府只能举债解决支出压力,政府债务增加。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违规融资。  2.2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减

8、人、减事、减支效果不明显,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不高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支出刚性较强,财政负担沉重,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为弥补财政支出“硬缺口”,各级地方财政不得不四处举债,最终陷入了“挖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政府职能界定不清,财政性资金过多地投入生产性、竞争性领域,使地方财政承担了本应由市场承担的风险。  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体系不完善,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在有限任期内表现“政绩”,获取政治资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