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

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

ID:9544884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_第1页
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_第2页
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序言  清唱剧的音乐创作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主要是以声乐作品接连演唱的方式去陈述整部剧目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几乎纯粹的声乐演唱,因此清唱剧对于歌者的音乐表现、表演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黄自先生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由韦翰章填词,其歌词内容参考了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以及白居易的同名诗《长恨歌》。《长恨歌》每个部分的标题都来自于白居易原作的诗句:第一章(仙乐风飘处处闻)、第二章(七月七日长生殿)、第三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五章(六

2、军不发无奈何)、第六章(宛转蛾眉马前死)、第八章(山在虚无缥缈间)、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中第八章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  一、《山在虚无缥缈间》音乐作品分析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一首三声部的女生合唱曲目,也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的调式,从头到尾采用了五声调式。歌词取意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一乐章是以《魏氏乐谱》中的《清平调》旋律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这首《清平调》一共三首。第一首是大家对杨贵妃美貌的赞扬,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典故;第二首是描写杨贵妃因其美貌

3、而得到皇帝的宠爱;第三首是描写唐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这个乐章充满了民族风味,充满了民族特色。  (一)《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词意描写  描写了蓬莱岛上仙气缭绕,如梦如幻的仙境,住在蓬莱仙岛清虚洞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们对尘世间像唐明皇杨贵妃这样参不透镜花水月的痴情人指点迷津。歌词取意于白居易《长恨歌》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此曲运用淳朴自然,清静恬淡的作曲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的仙境。音乐具有古朴典雅的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  (二)旋律的自由性  古诗词与音乐技法更好的融合,为了使音乐与古诗词吟诵的感觉更加接近,黄自在作曲技

4、法上使旋律的走向更加具有自由性,在这首《山在虚无缥缈间》中有很好体现,这是一首二部曲式,A段是两大句加上6个小节补充的不完整乐段组成,B段是一气呵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同本文由.L.收集整理节奏的织体写法。  (三)词曲结合,伴奏与歌唱一体化  黄自从小就熟读古诗词,而且擅于背诵古诗,这种天赋在他非常年幼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来,才两岁多就已经能够背诵出较为繁琐的《大学》中的某些段落。这些幼时的学习都离不开其母亲陆开群的悉心教导,也正是由于家庭的早期开蒙与熏陶,为黄自创作音乐打下了坚固的民族基础,以及創作时对歌词诗意的非凡理解。作品《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第

5、一乐章伴奏部分并没有使用常规的伴奏织体,而是强调每一个声部的横向运动,营造一种仙雾缭绕的氛围,而且每一个声部剥离开来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旋律,十分优美,动听,三个声部之间使用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的形式,更多表现出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仙境。  (四)调式调性的运用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整部清唱剧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一首作品,并且把中西元素融合的相当完美,十分具有民族风味和特色,全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羽调式),其中在出现两个偏音的地方转了两次调,一次是第22小节的bA,从C羽调转至f羽调时,采用清角为宫的五声旋律转调手法,第二次是第28小节的G采用变宫为角的五声旋律转调手

6、法,从f羽又回到了c羽,使整首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像有如梦如幻的仙境。  (五)复式织体写作  作者采用西洋的作曲技法复调的手法来描绘蓬莱岛的仙境,在女生三个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以及合唱团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从谱例上不难就看出这是一种片段式模仿,只是开头一部分一样,后面呈自由发展的趋势,这种写作手法避免了和声的单调性,使其充满神秘色彩,第一段先是女生齐唱香雾迷蒙,祥云掩拥,接下来的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则采用复调模进的手法,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依次按顺序出现,仿佛置身于层层起伏的迷蒙香雾和云彩中。接下来歌词重复一遍,只是声部出现次序变成了先是低声部然后是中声

7、部最后是高声部,并结束在下属和旋上。  谱例一  二、《山在虚无缥缈间》美学意义的研究  由于黄自在美国欧柏林学院,学习的是心理学,因此黄自的美学观念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他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康德的知情意这些传统的心理学上。黄自回国后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在音乐美学的认知上,他将音乐欣赏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觉。二是情感,三是理智。在他看来想象是沟通音乐与现实的桥梁。汉斯利克的绝对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自的音乐思想,绝对音乐注重音乐的纯粹性和音乐本身的独立性。这些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体现。  (一)声调、音韵的美  中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