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41303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论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论争 摘要近几年,刑法学界对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一直争论激烈,不断进行着相互的理论反思与批判,或主张对国外理论进行移植,或赞成理论创新,或支持传统理论的保留与完善。究竟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刑法理论与实务问题。 关键词反思与批判移植论创新论保留论多元论 作者简介:甘华银,法学硕士,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刑事法学理论与实务。 中国.l. 在犯罪构成移植论中,多数认为,由于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模式与大陆法系更为接近,均属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英美法系属于当事人主义诉讼
2、模式,在我国引入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暂时还不具备对该理论进行移植的法制土壤。故而更多地主张移植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尤其是德日刑法理论中的三层次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并有学者采用在日本占通说地位的三层次犯罪论体系来编著中国刑法学教科书。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司法部制定的考试大纲一度颠覆了传统四要件犯罪论体系,采大陆法系日本的三层次犯罪分析体系。这一尝试被认为是“移植论者”借用行政手段推行大陆法系三层次犯罪论体系,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考试大纲和相应辅导教材刑法部分,又重新回到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分析模式。这
3、体现了刑法理论界对司法行政的影响与反影响,理论颠覆与反颠覆。 (二)犯罪构成分析体系创新论 创新论者认为,我国现有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应对其加以“重构”,认为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既不是对传统犯罪论体系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也不是对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理论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应在“扬弃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前苏联犯罪论的不足,充分注意近几年意大利三分理论的贡献”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新”的犯罪论体系,使其“既便捷我国司法实务的运作,也为犯罪构成理论提供较为合理的范型。”创新论也是在针砭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
4、形成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罪体与罪责模式。在罪体要件中包括犯罪行为、行为客体(犯罪对象)、犯罪结果、因果关系、犯罪的客观附随状况等要素,在罪责要件中则包含责任能力、责任形式(故意或过失)、认识错误以及主观附随状况等。 三要件模式。将犯罪构成体系划分为典型事实、违法判断、归责理由等三方面要件。 客观(违法)要件与主观(责任)要件模式。这一模式信守“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这一传统理论。在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中讨论客观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与违法阻却事由,其中共同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包含主体与行为,行为所造成的侵害结果、危险结果是构
5、成要件的重要内容,特定的行为状况与条件、特定的行为时间与地点,特定的行为对象与手段,是某些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并将传统刑法理论中的排除犯罪性事由作为违法阻却事由归入客观构成要件;在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中讨论主观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与有责性阻却事由,主观构成要件包括故意、过失、目的与动机等要素,并将责任能力与大陆法系中的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引入有责性阻却事由。 (三)传统犯罪构成分析体系保留论 保留论认为,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基本适应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需要,在总体上是合理的,应予保留并完善,而无必要重构犯罪论体系。传统四要件
6、犯罪构成体系是老一辈法学家在引入并改进前苏联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经长期的刑法学理论教育和司法运用,已成为我国最普及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现行多数刑法学教科书以及司法部08年以前历年国家司法考试考试大纲和推荐的相关辅导用书,都一直采用了传统的四要件分析模式。犯罪构成体系保留论一方面以老一辈法学家为代表,另一方面,在中青年学者中也有广泛的支持者。认为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应当反思,但反思传统理论体系不能以推倒传统理论为代价。 犯罪构成保留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继续保留现有的四要件构造模式,认为无论是遵循“发现论”顺序,还
7、是“行为论”顺序,大体上都有“章”可循。2,对通说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一定的压缩、删减或拆解、扩张,形成所谓的“二要件说”,“三要件说”或“五要件说”。3,以四要件理论体系为原型,适当引入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的一部分刑法理论,如“期待可能性理论”等,以完善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分析体系。 四、结语 要对不同理论进行真实的比较与公正的评价,确非易事,因为“文化总是偏爱一些风险而对其他持有偏见”。经过对中外具有影响力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进行比较,会发现每种理论各有利弊。比如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有如下优势:一、阶层体系有利于避免刑罚适用的危险;
8、二、阶层体系有利于检验个案;三、阶层体系使违法性与有责性处于不同层面而形成“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定式;四、在阶层体系不同层面,犯罪可能具有不同含义,这种不同意义的犯罪可在司法实务领域解决一部分理论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