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41201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析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 论文关键词:政府管理企业化对策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政府管理仿企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政府管理仿企业化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管理仿企业化的有效对策。 为了克服基于韦伯理论的官僚制管理模式的弊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所谓“新公共管理”运动。期间,出现了一种对美国政府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的行政管理理论,这就是由美国著名的进步研究所研究员戴维•奥斯本等人在《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企业化政府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阶段,政府管理仿企业化应该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政
2、府管理仿企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政府与企业之间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政府和企业有共同的生存逻辑,二者均根据自身在环境系统中的势力决定交换行为和生产行为。在自身势力强大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均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交换行为,而疏于生产和管理;随着市场势力下降,政府和企业均会在交换和生产方面遵循最优法则。进入现代以来,由于企业基本上处于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多数企业均在市场和生产方面持续遵循最优法则,根据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调整自身的投资领域、生产规模、组织规模和管理模式。正是基于企业这种一贯表现,人们把这种组织对外部系统环境强烈关注并在交换和生产最优法则的指导下,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的理性精神称为“企业精神”。
3、 政府必须以变革来回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几大特征:如全球化、信息技术等。在一个日趋全球化和充满竞争的时代,政府作用在提升国家比较优势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与国家的经济表现之间有一种联系”。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的关系,由此导致各国政府在行政改革方向中的某些趋同,改变了传统的官僚组织等级制的形式和政府与社会及大众的沟通方式。 企业也同样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问题。奥斯本和盖布勒指出:美国的企业花了大量时间,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下放权力、扁平机构、强调质量、接近顾客。与政府相比较,企业在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适应能力上表现出众;而政府很难像企业一
4、样站在变革队伍的前列,因此,在为生存或竞争而进行的巨大变革中的企业就值得政府模仿。 “政府管理仿企业化”这一命题具有特定的内涵。它并不是指政府机械地搬用或套用企业的模式,而是指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或仿效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涉及行政理念、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人事行政以及管理方法等。 在实践中,参照企业模式来改革政府,已经成为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例如,在美国,通过1993年以来的政府企业化改革,政府规模及公务员人数缩减,行政效率及行政效益显著提高,
5、财政收支由1992年的290亿美元巨额财政赤字转变为1998年度的数百亿美元的盈余,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克林顿政府所提出的重建一个“做得更好和花钱更少的政府”的改革目标。在新西兰,政府运用企业管理方式扭转了半数以上的政府官僚机构的严重“无效率”局面。如将公共组织转变为半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公共企业,向政府服务的顾客收取财政费用,让使用者付费;用内部企业化管理,使内部服务单位对其所服务的顾客和行业机构负责等。在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夫人政府到90年代的梅杰政府,先后推出“雷纳审核项目”、“财政管理创新”、“改进政府管理、“公民宪章运动”(theCitizen’sCharter)和“竞争求质量
6、运动”等一系列行政改革项目,涉及下放行政权力、降低行政成本、推行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合同承包公共服务以及引入竞争机制等。 政府管理仿企业化的局限性 虽然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管理工作,但是不能因此而指望用企业化模式解决政府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比如,越往高层,特别是中央政府仿企业化的有效范围变得越窄,但是中央政府却同样面临机构改革的任务,这显然并非单靠仿企业化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来运作,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必然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政府是公利性的组织,而企业是自利性的组织。政府的公利性表明,它的行动过程是一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而且利益集团之
7、间利益不一致程度较高,博弈的过程缓慢。企业的自利性表明,虽然也有利益集团的博弈,但利益差别很大的利益集团一般难得在一个企业里共事,所以企业内部的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一致程度很高,博弈过程较快,经理的自由度也大得多。 政府与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激励动因。从现实的行为动机来看,企业领导人的行为动机是获取利润,政府领导人的行为动机却是在既有官僚体制中的晋升。企业的大部份收入直接来自自己的服务对象,而政府的大部份收入却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