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40339
大小:4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美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教论文联盟.L.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是以美和美的形态,主要是以美的知识和艺术使接受对象在情感上得以陶冶,在人格上得到完善的教育。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的仓库。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词赋姹紫嫣红。其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我们知道,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或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属于艺术美范畴。艺术美能够集中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艺术地把握世界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
2、美修养。在语文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自然融入审美教育的因素,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充满美的氛围中健康全面地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由所见知所不见的想像能力,想像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想像,作品中作者所描绘的形象就会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是,每个人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文化积淀不同,他们头脑中的形象意境也就不一样,这就是审美的魅力所在。 审美想像可以说是为审美主体在美感世界里遨游插上了翅膀。黑格尔说人类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
3、是想像。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通过语言文字而幻化出完整形象的审美想像能力。甚至使学生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就是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固然要运用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画面来调动学生的视觉,但更必须通过唤醒学生的心觉来激发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按各自的审美标准,对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意境进行审美再现,从而实现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登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感受。 朱自清先
4、生的《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美文,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但学生大脑中所产生的意象决不应仅限于作者直接描绘出来的。教师应调动学生在作品意象的激发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意象进行发散和补充,这样文学欣赏过程才算完成,学生也才能真正体验到作品的意象美。才会由衷的为美的景物所感动。在讲授此文时,先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聆听,品味五幅春景图,并尽量想像画面内容,如读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时,要在想像中让眼前呈现一幅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的画面,把各自想像中所看到的而书上尚未写出的景色用自己的
5、语言描述出来,结果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纷纷借助想像的翅膀对美的形象进行新的挖掘。好词、好句、好景层出不穷,为这篇美文增添了合乎情理的新意境,达到了知识共享。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 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为突出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了情感因素,我们也应该把它们看做是文章中的火种,要让它们在学生的阅读中发光发热。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作品中那些美的形象,蕴含着人类的种种美好的感情。阅读时要细细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
6、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但是文学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往往不易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促使学生产生认同。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也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是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课堂上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学生人格
7、养成的重要基地在课堂,在课堂上,当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意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会成了有形有声的,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 语文教材中以情动人的文章有很多,我常采用有表情地美读,情动于衷而形显于外。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加任何掩饰地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如朱自清的《背影》,虽然语言朴实,但处处洋溢着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先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感艺术世界,然后当我分析到父亲蹒跚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