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

ID:9519328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论文关键词:教育功能;就业;本体功能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却出现就业导向的盲目扩大化倾向,导致办学实践中教育的社会功能突出,而本体功能弱化的现象。笔者通过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具体分析,进而提出高职教育本体功能重构的几点建议。  1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的表现及成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办学定位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就

2、业导向内涵理解的偏差,导致具体办学实践中教育社会功能突出,本体功能弱化问题,具体表现在:  1.1对“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理解的偏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提出,主要在于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使高职院校能够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体现与普通本科教育“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结构的优化。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却存在就业导向的盲目扩大化倾向,即过分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办

3、学类型的“职业性”,忽视其办学层次的“高等性”。一方面体现在对技能训练的过度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忽视,导致学生实际能力层次的降低,所获取知识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技能训练的盲目性,未突出核心技能的重要地位。必须认识到,就业作为一种导向并非高等职业教育的“专利”,任何类型的高等教育都要重视就业问题,区别只在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就业定位的层次或类型不同而已,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中,有哪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需要通过就业而实现自身的独立生存和真正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都要通

4、过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化来实现,如果受教育者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即不能实现受教育者个体的真正社会化,那么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必将无从实现。  1.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能力二者关系的失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的不同本位观,目前较为流行的是能力本位观。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形成能力是知识学习的目标指向,而能力培养则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目标追求的共性,而非差异所在。一些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所谓的“能力本位”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本位,

5、即对“能力”概念内涵理解的错位,把“能力”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岗位技能的范畴,而教育学中的“能力”内在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技能操作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此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针对“知识本位”职业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能力和知识只是智力因素,而影响个体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人格、合作精神在能力本位观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1.3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极端化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所推崇的“订单

6、式培养”、“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夸大了高职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把学生作为一种物化的“教育产品”进行“销售“,而“销售量”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即把“促进就业”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订单式培养”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密集型岗位,因而更加适合以中低层次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职教育和以简单技能操作工为培养目标的中短期社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类型人

7、才不仅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等。这种类型的人才一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应用型岗位从事一线工作,这类岗位在技术含量和素质要求等方面具有高于简单技能操作工的特征,即具有初步的技术密集型特征,而非劳动力密集型特征。  1.4过分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期效应,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在逻辑上陷入目标追求与现实存在的矛盾.即对“就业”目标的过分追求并不能真正解决长期就业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就业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衡量

8、指标,这一做法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些高职院校只关注一次就业率,重视对学生专业岗位适应性的强化,忽视学生的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存在短视化倾向。例如缩小专业岗位群适应面,降低所适应岗位群层次,技能训练过程技术含量降低,致使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降低,导致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甚至短期培训务工人员争岗位的情况。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过分强调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