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

ID:9518463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_第1页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_第2页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_第3页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_第4页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炎症学说思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炎症学说;中医药  Abstract:Thisarticleistodiscusslargevasculardiseasesoftype2diabetesmellitusfromthevieedicine(TCM).Thedeficiencyofboth"qi"and"yin"asulationofbloodstasisarebasicpathogenesisduring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diabeticangiopathy.Theabnormalityof

2、transformativefunctionofqi,phlegm,fluidandbloodstasisallplayimportantrolesininflammationhypothesisofdiabetesmellitus.Preventivecontrolofthediseaseshouldbethecenterofpreventionandtreatmentoflargevasculardiseaseofdiabetesmellitusfromthevieellitus;Largevasculardisease;Inflammationtheory;TCM 

3、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自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问世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各种慢性并发症仍是治疗上的难题,特别是血管病变依然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是因消渴日久,气阴两虚,以致气虚血行无力,阴虚脉道失濡而滞涩,终致瘀血阻滞脉道而成。因此,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大量临床观察也发现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以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最常见。近年来,炎症反应与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

4、研究的热点。炎症发病学说的提出,更新了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指明了新的方向。故本文试结合炎症学说,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药防治。  1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西医认识  1.1流行病学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G-CoA)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大血管病变不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而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控制血糖是改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但是还需干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1.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发病学说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动

5、脉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形成、基质增殖和炎症反应等。近年来,炎症反应与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发病学说已经形成,该学说的核心论点是: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是炎症性疾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3]。近年来心脏病学家也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是一种低度的炎症反应,不是感染性的。循环中炎症介质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有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中炎症介质水平明显升高[4,5]。炎症因子引起的血管炎

6、症反应在糖尿病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6~8]。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9,10],多种前炎症标志物及炎症因子如白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附分子等参与了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形成,与糖尿病的发展、转归以及预后明显相关。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CRP、白细胞计数和其他急性期炎症标志物可预测糖尿病风险,并独立于其他预测因素[9,11]。预防糖尿病的一些措施,如减轻体重、适当锻炼,口服二甲双胍,以及新近建议的应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均有抗炎作用。因此,监测炎症介质

7、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有助于发现新的防治方法。  2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认识  2.1病因病机古代认识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生多由于以下病因:①先天禀赋不足,如《灵枢·五变》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②长期过食肆食肥甘厚味、醇酒等损伤脾胃,酿生内热,耗津伤液而发。如《素问·奇病论》有:“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③长期不良精神刺激或劳心竭虑等致气郁,郁久化火,火热消灼阴津而发,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④劳欲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