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

ID:9512953

大小:6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_第1页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_第2页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_第3页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_第4页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和谐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来评价它是否“和谐”,人们所能做的就是以科学的精神去认识和利用它;人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之前的可能性,不能作为人性的评判依据,也不能作为社会和谐与否的根源,人们要做的是用道德和法律意识来引导和约束它;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背离物的法则、法的正义即真理(这里当然包括人民意愿和代表人民的国家意志)的价值需求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2、会”重要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研究社会和谐理由的科学世界观和策略论,社会和谐的根源不能抛弃人的因素,也不能离开实践过程,在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实践自觉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和谐;真理与价值:社会实践  1004-0544(2010)04-0032-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创

3、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和谐作为发展社会目标提出并作出全面部署,顺规律合国情应民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执政能力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和谐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由之一,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以来,理论界的关注更为深切和研究也更为深入。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社会和谐的哲学根源,是准确领会和深入贯彻中央决策的关键,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而实现中华

4、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重大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和谐理由研究的科学策略论    社会和谐是一个在实践中渐趋终极性的哲学范畴,具有历史的传承性、鲜明的阶级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古往今来,无论中西,人们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境界。越是在和合背离的时代,人们渴望社会和谐的情愫越是强烈。尤其是思想家的灵智,会随着社会的变动在震颤中得到理性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社会和谐理论研究的科学大门。社会和谐的根源不能抛弃人的因素,社会是属于人的社会,

5、人是属于社会的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总和式”的“社会关系”包括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揭示了人的基本属性:自然性、社会性和思维性,并展开了一幅人与其对象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图景”。在这幅“交换图景”上,我们能够体验的只是人与其对象关系能否和谐的外在表现——实践活动,而我们不能够直接感触人与其对象关系能否和谐的内在本质——是否合乎规律。哲学向人们展开了这幅“交换图景”,实践让人们描绘着这幅“交换图景”。“社会

6、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不可回避地科学解决了世界本体论理由后,面对社会和谐根源的哲学新探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的复杂交织,同样还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和谐的根源不能离开实践的过程。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界的人化,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从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角度看,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无数个部分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各部分之间、各部分内部要素之间的一切关系,

7、最终都外显为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而且这些关系都程度不同地制约着这个统一体的面貌和状况,包括和谐程度;从辩证法永恒发展的角度看,社会表现为从自为越来越向着自觉地为实现和谐状态的一个发展过程。人类一旦从消极适应环境的纯粹自然本能存活状态提升出来,便会朝着越来越自觉地依靠发挥自我能动性的存活状态发展。人类这种自觉能动性会随着满足人需求的实践过程,而不断提高,直至提升到人类“复归性”的认知高度,才会真正开启自我觉醒的“和谐之门”,去书写走向自由王国的人类的真正历史。社会实践要求“物的进化”从属于和服务

8、于“人的发展”——人不能创造、不能转变、不能违背物的进化规律,人所能做的就是尊重、认识、利用这个规律。因此,社会和谐与否的理由不能在“物的进化”规律或者“人的发展”规律之中,而是在二者相互联系的活动——实践之中。  忽视主客体之间实践关系,只是深入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内部来研究社会和谐理由,没有任何作用;同样,离开实践的主体或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来纯粹深思社会和谐理由,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正确的思路是在主客体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需求与满足的实践关系中,寻找社会和谐的根源。思维起点的错误,往往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