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2866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2
《方成“思想评论漫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方成“思想评论漫画”探析 摘要 思想评论漫画是新闻漫画的一种形式,方成是其代表性画家,他创作出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作品,善于剖析国民的精神弱点,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自觉地探讨新闻漫画的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 关键词 方成 思想评论漫画 一、思想评论漫画 思想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以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信条、社会潮流等精神层面的现象作为评论对象,表达的观点主张。无论什么思想与潮流,都是应时而生,这就是思想评论的时效性。同时,观念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思想评论较之时事评论而言,更加侧重于理论的深刻性、议题的启发性、论证的科学性以及时间的
2、持久性。 运用漫画进行思想评论,是中国新闻漫画的重要特色之一,它针对社会观念问题,运用漫画形象发表意见,我们姑且称之为“思想评论漫画”。在当代的漫画家之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方成。方成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画思想》,阐明思想评论怎样运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的,文章说: 报纸期刊上发表的漫画,最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针对时事问题作评议,用讽刺的多,另一种是画有趣的事,看了供人一笑,是娱乐性的作品,通称幽默画。在我国的漫画中,还有表现思想,并时这些思想问题作出评议的。当然时事评议也同样含有表现思想的意图,是用正确思想反对种种不正确的和荒谬的行为作风。针对的都是具体的事情,哪种事情
3、做得不好,画出漫画来予以批评,表示反对,或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情,表示赞扬,自然是思想上的交锋或表示支持之意,也就是指出问题的性质,暴露错误造成的影响等等。可见这种评议是因出现问题而去评人的思想。(《人民日报》2005年8月19日第15版) 我们将方成的漫画提到如此之高的地位,原因在于三点:一是他关于思想评论的漫画创作量十分之大,70年的漫画创作史,作品无以计数,《北京娱乐信报》记者李冰采访画家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方成回答:这可是个难题。几千张?上万幅?这不好算。“文革”刚结束那会儿,一口气就画好几百幅,因为有太多想法要表达,好多话想通过画画说出来。 二是画家创作出富有思想批
4、判意义的时代典型,《武大郎开店》是方成的代表作,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思想批判锋芒,而且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是画家具有独特的漫画观,他善于发现生活中富有喜剧元素和荒诞色彩的现象;善于吸收其他艺术领域,诸如相声、笑话、文学、滑稽片当中的表现形式;善于从中国古代文人画那里借鉴讽喻的手法,善于从中西漫画的比较中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批评漫画,从而丰富自己的漫画创作内涵,所以,他的漫画作品不仅具有新闻评论的特质,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迪性。 二、方成漫画创作简略 方成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自我总结出三个阶段的创作分期: 解放前为第一阶段,1946年,方成从四川黄
5、海化工研究社辞职投奔上海。当年9月,储安平创办知识分子刊物《观察》,方成积极给杂志投漫画稿,有一天,储安平向方成约稿。为《观察》开设漫画专栏,方成作为一名漫画记者从此开始。之后。方成辗转香港,结交左翼文艺家,参加了“人间画会”的活动,与端木蕻良、黄永玉、臧克家、张天翼等人交往,在《大公报》发表《康伯》连续漫画,结集出版时被抢购一空。总的说来,该时期的漫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讽刺,批判锋芒犀利。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方成经华君武介绍,到《人民日报》任漫画记者,专画国际漫画。世界处于冷战时期,国际矛盾突出,国人同仇敌忾,画家以抨击“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压迫和侵略为主题
6、。方成自己认为,这个时期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新闻漫画,因为每一幅作品都是根据新闻事实而作,时效性与针对性很强。画家回忆。每天新华社的新闻稿来到报社,就逐条阅读,针对当天的重要新闻,配上漫画。新华社的新闻稿截至9时,必须12点交稿,只有3个小时的创作时间。这种创作方式和编辑方式,近似于“配评论”,但是,它具有更加明快的阅读效果。1957年,方成因一篇讽刺教条主义的杂文《过堂》被划为“右派”,从此中止漫画创作。 第三个阶段就是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创作国内思想观念问题的漫画,而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拨乱反正,方成的漫画跟随时代,思想评论成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就有流传甚广的《武大郎
7、开店》。迄今为止,方成已结集出版《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侯宝林的幽默》、《方成谈幽默》、《英国人的幽默》、《幽默的笑》等多种探讨幽默理论的专著。 三、武大郎开店:创造时代的典型 改革开放之初,思想观念的更新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突破口,这正是一个需要思想评论的时代。在诸多问题当中,迫在眉睫的是人才使用问题。《武大郎开店》这幅漫画中,画家十分巧妙地借用饭店矮子伙计之口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我高的都不用”,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诸如:外行领导内行,平庸压倒个性,嫉贤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