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1380
大小: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02
《当代中国外交的新路径:“人文外交”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外交的新路径:“人文外交”初探[关键词]“人文外交”;外交路径;中国外交 [摘要]在当今世界,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自身的软实力,积极探索“人文外交”的新路径。本文从分析“人文外交”的现实背景出发,考察了它的具体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创新,并且通过分析中国“人文外交”的实际开展探讨了其相关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活跃表现有目共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近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将中国推到了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心。目前,中国外交尽显其人文特色,体现出了中国
2、外交的成熟和自信。在奥运之后,中国提出了“人文外交”,并努力使之成为后奥运时代中国外交的一条新路径。 一、“人文外交”的提出 2008年10月,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中央党校所做的题为“奥运后的国际形势与外交工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进一步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同国外非政府组织、社会精英、智库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广交朋友,增进了解,消除误解。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社会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1]据考证,
3、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人文外交”的概念。 2009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一次中外记者会上,杨外长特别谈到:在传统的地理区域外交之外,中国需要更加重视具体领域的外交,如经济外交、安全外交、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等等。他同时指出:加强“人文外交”,是2009年中国外交的三大任务之一。 在新版《中国外交》白皮书里,则进一步明确:在2009年,中国将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2]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文外交”的具体思路逐渐明晰,并且正在影响和指导着中国当前的外交实践。 其实,在20
4、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领导人就曾多次提到要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它对当前中国“人文外交”的提出,实际上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并明确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3](P36)要使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之际,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3](P21)并且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3](P46-47)在如此正式的文件中使用“亲和力
5、”这样的柔性词汇来描述对外关系,在我国国内尚属首次,由此可见中国党和政府在创新对外交流新思路、扩展外交新路径等方面的良苦用心和高度重视。 美国《世界日报》曾评论说:中国外交的这些新的任务,具体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交的新的要求,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4]它实际上是中国打造世界强国的一种努力。 二、对“人文外交”的深度解读 “人文外交”新路径的提出和积极实践,体现着当今中国外交主导者对目前时代主题和世界局势的把握,也是在新的情况下所提出的外交新举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外交的新调整,也是对
6、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新局面的积极应对。 首先,对“人文外交”提出的具体背景的解读。 北京2008奥运会的筹备和成功举办,给中国外交带来很多的启示。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曾透露:在2008年初,有关方面就有了“人文外交”的概念,北京奥运会则使这一思路更清晰。 一方面,北京奥运会所倡导的“人文奥运”的理念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西方人文精神的交融,重新唤起了中国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审视。 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几乎都是学习西方的历史;从五四以来中国的新文化,几乎都是在反传统。而此次北京奥运会,却提供了反思、审视
7、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机会。中国人通过“他者”反观自身,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正逐渐得以恢复,而传统文化正是“人文外交”的根基之所在。 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外交”。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初的国内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3月的西藏事件报道风波、5月的奥运圣火海外传递遭遇坎坷等等,令人难料。因为奥运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上述事件把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前所未有联结在了一起。中国人民与自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一时刻真正地体现了出来。有目共睹的是,中国人民成为这一年中国外交的坚强后盾。
8、如上所说,在“人文外交”具体思路的形成过程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一个最直接的推动因素。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中国外交理念与外交实践的连续性、继承性。 从理论上分析,“人文外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