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普遍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毕业论文范文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
2、%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2.亲情关系缺乏,心理问题突出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子女,传统的双亲教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多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互动减少,由此亲子关系也会不同程度地疏远。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家庭教养结构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等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据笔者调查,56%的父母半年和孩子联系一次,12%平时很少联系,只有在农忙或过年时回家看看,长期不在孩子身边;34%的父母感觉
3、孩子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与自己产生了隔阂;27.6%感觉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22%的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33.2%的孩子有不良行为;被访中,43.7%的儿童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只有8%表示会和父母联系。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3.行为出现偏差,道德意志薄弱 “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而在
4、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而上辈亲戚和邻居对寄养在自家的“留守儿童”,通常也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行了,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有47%的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15.4%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或武打色情电影之中,或流落街头,整天呆在理发店、台球室或村头小买店里;有7.1%在农村偷鸡摸狗,干一些令人不齿的勾当。有的由于缺失家庭的亲情关怀和
5、正常教育,甚至受到家庭和邻里的冷落,便干脆和社会上的失足青年混在一起,成为他们的打手和帮凶,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头痛的难题。 4.价值观念扭曲,传统美德缺失 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6、。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1.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一是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的心理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
7、恋。 二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