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

ID:9495728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_第1页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_第2页
资源描述: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  猪瘟俗称烂肠瘟。本病是由猪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后期常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并发症。  1、流行特点  消化道和呼吸道是猪瘟主要的感染途径。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外界环境中携带的病毒可以通过易感猪只的摄食或者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等处的伤口使猪只感染发病。易感猪只与感染猪只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猪在整个病程中,可经口、鼻、眼泪、尿、粪便向外大量排毒,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以成为传播的媒介;带毒猪、感染猪的猪肉及其制品的流动,也可以

2、引起该病的远距离传播;病毒也能通过胎盘传染引起胎儿死亡或使仔猪患病,这是近些年来规模猪场猪瘟发病的新特点。  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天,短的2天,长的21天。根据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主要表现突然发病,全身痉挛,皮肤和粘膜发钳,倒地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5天。  急性型为该病的主要病型,病初表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不食或少食,拱背、寒颤,喜伏卧一偶或钻进垫草里。病猪体温一般41℃左右,几天后达42℃以上。早期有眼结膜炎,两眼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病猪发生便秘,排出球状带有粘液脓血的粪快,后又呈现腹泻,排出黄色恶臭稀粪。公猪阴鞘积

3、尿,用手挤压时,可挤出黄白色浑浊的尿液。在耳根、颈部、腹下和四肢内侧被毛稀少处的皮肤上出现弥漫性的,大小不一的暗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病势严重者,出血点遍及全身,常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  慢性型该病多见于病的流行后期。病猪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一偶,行走时缓慢无力(重者,走路摇晃,有的后肢麻痹),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但以拉稀为主。有的皮肤上有紫斑、丘疹或坏死。病程多在30天以上。症状较轻的小猪虽可耐过,但大多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3、病理剖检  该病肉眼变化以出血最为显着,主要变化以喉头、粘膜、皮肤、膀胱、胆囊、心外膜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

4、),肾脏表面有很多散在的小出血点,外观似麻雀蛋大。淋巴结肿大、多汁,呈暗紫色,切开可见周边出血,中央呈灰白色,形成红白相间,似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通常无明显变化,有的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小块紫黑色楔形出血梗死,这一变化为猪瘟所特有的病变。  病程长的病猪,在大肠粘膜上,尤其是回盲瓣处有呈轮层状圆形纽扣状溃疡,这种坏死性肠炎是细菌并发感染引起的,但其原发为猪瘟病毒,因而可视为慢性猪瘟的一个特征。有的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则出现格鲁布性出血性肺炎。  4、防疫措施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  要广泛持久地开展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做到定期接种,一头不漏

5、。猪瘟免疫程序目前还不统一,也不能盲目参照外地猪场的免疫程序,最好先做抗体水平监测,再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流行病史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仔猪超前免疫时发生过敏性休克。  4.2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  尽可能不从外地引进猪只,以杜绝带传染入源。凡由外地引进种猪时,应从无病地区选购,并做好检疫及预防接种。到场后先在远离健康猪舍的隔离猪舍饲养3周,经过检疫观察,认为健康无病,方可合群饲养。  4.3加强清洁卫生、检疫工作  养猪应加强饲养管理,提倡圈养并经常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猪舍应定期清除粪尿和垫草,

6、保持清洁干燥。  检疫工作除注意调入新猪的检疫外,应特别注意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仓库以及集贸市场中病猪的处理等环节。  4.4加强饲养管理,杜绝使用霉变饲料  由于霉变饲料、原料中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对机体有巨大的危害,因此严禁将发霉饲料用于喂猪,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在阴雨天气和炎热的夏天,加工饲料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减少因霉菌毒素的危害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5、结语  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饲养场所硬件的建设,充分了解猪只的抗体水平,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实加强养猪场内外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才能

7、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成功率,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  猪瘟俗称烂肠瘟。本病是由猪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后期常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并发症。  1、流行特点  消化道和呼吸道是猪瘟主要的感染途径。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外界环境中携带的病毒可以通过易感猪只的摄食或者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等处的伤口使猪只感染发病。易感猪只与感染猪只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猪在整个病程中,可经口、鼻、眼泪、尿、粪便向外大量排毒,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以成为传播的媒介;带毒猪、感染猪的猪肉及其制品的流动,也可以

2、引起该病的远距离传播;病毒也能通过胎盘传染引起胎儿死亡或使仔猪患病,这是近些年来规模猪场猪瘟发病的新特点。  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天,短的2天,长的21天。根据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主要表现突然发病,全身痉挛,皮肤和粘膜发钳,倒地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5天。  急性型为该病的主要病型,病初表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不食或少食,拱背、寒颤,喜伏卧一偶或钻进垫草里。病猪体温一般41℃左右,几天后达42℃以上。早期有眼结膜炎,两眼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病猪发生便秘,排出球状带有粘液脓血的粪快,后又呈现腹泻,排出黄色恶臭稀粪。公猪阴鞘积

3、尿,用手挤压时,可挤出黄白色浑浊的尿液。在耳根、颈部、腹下和四肢内侧被毛稀少处的皮肤上出现弥漫性的,大小不一的暗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病势严重者,出血点遍及全身,常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  慢性型该病多见于病的流行后期。病猪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一偶,行走时缓慢无力(重者,走路摇晃,有的后肢麻痹),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但以拉稀为主。有的皮肤上有紫斑、丘疹或坏死。病程多在30天以上。症状较轻的小猪虽可耐过,但大多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3、病理剖检  该病肉眼变化以出血最为显着,主要变化以喉头、粘膜、皮肤、膀胱、胆囊、心外膜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

4、),肾脏表面有很多散在的小出血点,外观似麻雀蛋大。淋巴结肿大、多汁,呈暗紫色,切开可见周边出血,中央呈灰白色,形成红白相间,似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通常无明显变化,有的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小块紫黑色楔形出血梗死,这一变化为猪瘟所特有的病变。  病程长的病猪,在大肠粘膜上,尤其是回盲瓣处有呈轮层状圆形纽扣状溃疡,这种坏死性肠炎是细菌并发感染引起的,但其原发为猪瘟病毒,因而可视为慢性猪瘟的一个特征。有的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则出现格鲁布性出血性肺炎。  4、防疫措施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  要广泛持久地开展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做到定期接种,一头不漏

5、。猪瘟免疫程序目前还不统一,也不能盲目参照外地猪场的免疫程序,最好先做抗体水平监测,再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流行病史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仔猪超前免疫时发生过敏性休克。  4.2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  尽可能不从外地引进猪只,以杜绝带传染入源。凡由外地引进种猪时,应从无病地区选购,并做好检疫及预防接种。到场后先在远离健康猪舍的隔离猪舍饲养3周,经过检疫观察,认为健康无病,方可合群饲养。  4.3加强清洁卫生、检疫工作  养猪应加强饲养管理,提倡圈养并经常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猪舍应定期清除粪尿和垫草,

6、保持清洁干燥。  检疫工作除注意调入新猪的检疫外,应特别注意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仓库以及集贸市场中病猪的处理等环节。  4.4加强饲养管理,杜绝使用霉变饲料  由于霉变饲料、原料中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对机体有巨大的危害,因此严禁将发霉饲料用于喂猪,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在阴雨天气和炎热的夏天,加工饲料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减少因霉菌毒素的危害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5、结语  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饲养场所硬件的建设,充分了解猪只的抗体水平,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实加强养猪场内外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才能

7、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成功率,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