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ID:949352

大小:2.17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7-10-01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谢桥煤矿井田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矿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谢桥煤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行政区划属安徽省颖上县管辖。其中心南距颖上县城20km,东南至风台县城约34km,具体交通位置图见图1-1。地理坐标:东经116°19'36″~116°28'8″,北纬32°45'53″~32°48'40″。谢桥煤矿东与张集矿井接壤,西与刘庄井田毗邻;井田内主要有颍~利和潘~谢公路通过;井田外南侧分别有淮~阜铁路和颍~凤公路经过;井田外西侧的颍河可以通航,而东侧的西淝河雨季也可行船,并可转接淮河水运。交通较为便利,矿

2、区煤炭外运具有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充足的运力。图1-1井田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及气象1、地形98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本区属淮河冲积平原,矿区内地势平坦,区内沟渠纵横,村庄较密,地面标高+24~+25m,济河两岸标高+20~+22m,局部+19m,标高低于+20m地段雨季易发生内涝。我矿5个井筒井口标高均在+26m左右,目前矿井没有受到涝水的威胁。2、水系矿区主要水系济河,上接颖河的永安闸,自西至东横贯矿区中部,向东汇入西肥河,济河以蓄水抗旱为主,兼排过多降水,在永安闸与谢桥闸之间水位标高保持在+23.50m,蓄水40

3、0~500万m3,夏季为洪水期,历史上最高洪水位为1954年7月,实测标高24.422~24.743m。3、气候本区气候温和,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秋温和雨少,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1966年8月8日)41.4℃,最低气温(1969年1月31日)-21.7℃;春秋季多东南、东北风,夏季盛东南风,冬季多东北~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28m/s,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降水量为926.33mm,雨量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全年蒸发量1242.9mm,全年无霜期214.7天,冻结期最早为

4、11月10日(1968年),最晚可至次年3月16日(1959年)。冻土最深可达19cm(1977年1月6日)。1.1.3井田境界谢桥井田位于潘谢矿区的西端,井田范围东起F209断层与张集矿井相接,西至F5断层与刘庄勘探区为邻,南部以谢桥向斜轴或17-1煤层-1000m水平的地面投影为界,北至1煤露头或张集勘探区Ⅲ线,东西长11.5km,南北倾斜宽4.3km,面积约38.2km2。1.1.4自然地震根据历史资料,淮南、颖上地区地震活动强度不大,以轻度破坏和有感地震为主,据颖上县志记载有感地震16次,其中,1931年在明龙山

5、曾发生6.25级地震,震中最大烈度为7度。其它如1668年郯城8.5级地震,1917年霍山6.25级地震,1937年菏泽7级地震,均波及本区,但无较大破坏。安徽省地震局皖震发地字(84)020号文将谢桥煤矿地震基本烈度定为7度。1.2矿井地质特征1.2.1矿井地质特征及构造谢桥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中部,陈桥背斜的南翼、谢桥向斜的北翼。总体上呈一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平缓,一般10°~15°,断层不发育,虽局部地段发育有小的褶曲,造成地层起伏,但波幅较小,地层产状总体上变化不大,单斜构造特征明显,地质构造简单

6、。井田南部边界F202、F206断层为两条逆冲推覆断层,属阜风推覆构造前缘叠瓦扇98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的一部分,两断层间夹块一般厚100~200m,有时合二为一,夹块内构造复杂,由其造成井田深部局部地段含煤地层叠置;发育于井田深部的谢桥向斜的枢纽向东部仰起,向西倾斜,使得井田东段深部近向斜轴部的煤层走向由近东西转向南东。断层的发育特征:按其落差大小划分:≤10m的21条,>10~25m的10条,>25~50m的3条,>100m的4条因此,综合分析区内断层有以下特征:1.正断层较多,逆断层较少。2.小断层较多,规模较大断

7、层较少且多为边界断层。3.以走向北东、北北东向的断层为主。1.2.2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济河自西向东横贯矿井中部,系人工河流,上接颍河永安闸,向东汇入西淝河,属排泄洪水和浇灌农田的季节性河流。在永安闸与谢桥闸之间水位标高保持在+23.50m,蓄水约400~500万m3,历史上最高洪水位为1954年7月,实测标高+24.422~+24.743m。济河属本矿井地表最大水体,对矿坑开采无充水影响。2含隔水层主要含水层由岩溶裂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孔隙含水层三部分组成。各类含水层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和

8、间接充水含水层,各含水层之间均有有效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间隔,其特征如下:㈠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松散层厚度194.10~485.64m,平均厚度363.26m;总体呈南薄北厚的趋势。南部古地形起伏明显,根据沉积规律和区域对比,以及《谢桥井田煤系上复第三系“红层”隔水性评价补勘验证报告》重新对以往的划分作了适当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