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是以硬资产即有形资产作为主要成本核算对象。尽管它对成本的分配和吸收具有一定的不确性,但是其核算毕竟是有系统而相对科学的处理方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资产的组成主要是以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为主体,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超常收益最基本的源泉。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无形资产是否应该进入产品成本以及如何分配计入成本,是目前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2、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要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传统的定期进行利润计算,是以生产要素中的权东权益为
2、中心,着重反映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益情况,在利润表以利润项目表示。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定期编制“增值表”,以总括的形式定期反映企业增值的形成及其在企业内外各贡献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利用,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微观和宏观管理提供有用信息。如何将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这也是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一大挑战。3、自动化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更是突破了生产过程的局限,包括研究开
3、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体过程,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诞生是现代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革命的结果,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以标准成本为控制手段,用经济订货量控制存货成本。这种传统控制方法难以适应生产自动化时代的要求。因为成本控制对象已经摆脱了人为控制,而直接接受自动化机器的控制,从而使得管理和操作人员无法进行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逐渐丧失其控制功能。可以说在自动化时代,标准成本和类似的传统成本控制如定额法已经过时。应采取的对策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要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
4、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应采取以下对策:1、重视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成本会计是一门不断求新求变的学科,特别是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适时制、作业成本法、限制理论、成本战略管理、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这门学科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庆幸的是,我国已从封闭多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能够大胆借鉴西方经济和管理领域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适合我国的标准成本制度,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乃至成本计划、战略成本管理等新方法和新技术已陆续被引入我国企业界,并吸引大量的学者对其研究和探索。且不论这些基础方法在我国的具
5、体应用如何,但就理论意义上的探讨和研究也是一大进步。2、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的创新才有生命力。在中国成本会计领域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邯钢”经验,即邯郸钢铁公司自1991年起,在该公司内部推行的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应该说,邯钢的做法吸收了西方责任会计制度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特点总结出来的。这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也为其它企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3、树立全新的成本理念。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成本的理念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管理与财务
6、管理的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成本理念。例如为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利润,缴纳税金及加强成本管理,计算产品制造成本;为了进行生产经营短期的预测和决策,计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考核,计算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为了提高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计算作业成本等等。我国不少企业为了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已开始运用上述成本理念,并计算相应的成本。4、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
7、难以取得实际效果。5、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应不断改革。我国的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制定,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的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既要满足企业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当然,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随着经济发展等作相应改革,既要吸收国际上有关的先进经验,符合国际惯例,又要考虑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每一个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体制定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这是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具体而直接的依据。我国成本会计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但
8、发展的潜力很大,这需要我们广大的成本会计工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