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

ID:948052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_第1页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_第2页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_第3页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特征 内容摘要: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道路与20世纪的多数作曲家不同,然而他也决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从古代到20世纪,各个时代的音乐写作技法都是他独特音乐创作手法的源泉,也是他创新的基础。因此,他的作品才显现出传统与创新、民族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赋格曲中古调式双重卡农前奏曲主调手法    在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因为历经了帕勒斯特里那、巴赫、贝多芬这些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音乐大师的创造与发展,使得复调艺术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然而,此后的不同时期,主调音乐逐渐代替了复调音乐,奏

2、鸣曲代替了赋格曲,对位法受到了冷落。但在近百年来,尤其在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以三和弦为音响结构原则,以不协和对协和依赖为进行规律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崭新个性写作为特征的时期接踵而至,于是乎20世纪的作曲家将眼光都转向了沉寂多年的复调形式上来,对复调写作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发展眼光,获得新的启发。如像斯特拉文斯基于1927年就提出了“回到巴赫”的口号,也正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的肖斯塔科维奇的赋格。  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作曲家。不论在赋格写作技术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

3、中,均造诣精深,涵盖广阔,在其《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中,在交响乐、清唱剧、室内乐、合唱等体裁音乐中,对赋格形式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在复调写作技术方面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均达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我们可通过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看到他对古典赋格形式所做的创造性贡献。  首先,肖氏的赋格主题源于俄罗斯民间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文人气质,有的还具有“恶作剧似的谐谑风格”,有的接近悠长歌谣,极少使用传统的大小调,往往采用中古调式,例如No_1呈示部中用了伊奥尼亚和混合利地亚调式,中部则用了弗里吉亚、克利亚、奥利亚和

4、多利亚调式;呈示部与再现部集中用了大调性质的中古调式,中间部使用的是含小三度的调式(弗里吉亚、洛克利亚、艾奥利亚和多利亚调式)主题及相应声部的和声色彩就显得多种多样了。像这样在一首不太长的作品里使用如此之多的调式,这在以往的赋格曲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其他题材的音乐作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这样的例子在肖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中还有很多,其运用5种以上调式的其他作品就有赋格曲No_6,13,14,16,17,18,20,21,24及前奏曲No_11。  赋格主题和声色彩就显得多种多样了。像这样在一首赋格作品里运用多个中古调性,

5、在以往的赋格曲中是少见的。这种情况在《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很普遍,这是肖氏作品的风格之一。  其次,在肖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又一风格特征是扩大了赋格调性布局的范围。在多数情况下,他总是把远关系的调性安排在赋格的展开部或再现部,打破了赋格调性陈述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赋格曲主题轮回一般不超出近关系调的范围,中部大多数从调式对比的平行调开始,主题一般避免在主调上出现,在中部的末尾调性以出现下属调居多,以求得与呈示部分的属调取得均衡,极少出现远关系调,再现部绝对的调性服从,不脱离主属调的范围;然而肖氏的对调性运用则不同,他大

6、大扩展了调性布局程式和范围。如赋格曲No_8,我们起初认为它是在#f—#c—#f小调上写成的,像是在主属调的范围之内,而仔细观察,在第10小节出现的还原g,第14小节出现的降b,也许还证明了对题是在D和声大调。主题第三次进入(21小节)的调式结构更为复杂,在固定对题的情况下低音声部出现了作为基础音还原c与降e,产生了下属调上的降Ⅱ级与降Ⅳ级音;在主题进入中间,降Ⅱ级调上的下属和声a-c-降e-g被提到了首要位置,经过半音回到主调#f多利亚调式上来(27小节)。这里所形成的交替和声及从中出现的变格进行,充分说明了作曲家和声语言的复杂性

7、,虽表面上呈示部的几次主、答、对题的进入都可找到传统的四度或五度关系,但调性及多声部的和声组织却要复杂得多。  又如赋格曲No_16,它的调性布局是这样的:呈示部保持在小调范围内,中部转到大调,而再现部以密接和应的手法将大小不同色彩调式并存(降b小调与降D大调,降E多利亚,降G利地亚和C洛克利亚调式),用这样的多调叠置与密接和应(紧接)兼容的办法,既形成了与前两部分的对比,又增强了音响的紧张度,从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肖氏还恢复了传统赋格曲中,主题在一系列的进入后均重复同一间插段的做法(固定间插段),这种做法在巴赫之后,伴随奏鸣曲

8、式结构的形成而中断,在19至20世纪的赋格中这种做法几乎完全绝迹,肖氏恢复了这种做法,但并不凝滞、呆板,而是具有“变奏性与发展性”。例如赋格曲No_10的间插段全部都是从相同的材料开始,可是每次的陈述都有所不同(声部数目不同或调性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