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

ID:947787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_第1页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_第2页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_第3页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蒿鳖甲汤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  术后发热是骨折患者术后出现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多见于原发性疾病日久不愈、年老体弱等患者手术之后[1].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最为常见,主要是指术后机体对手术带来影响的一系列适应过程和调整过程,也称为吸收热。对非感染性发热给予对症处理、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且抗生素预防应用时间过长可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增加[2].我院近年来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

2、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伤科2010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住院手术术后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70岁;术后7d内体温≥37.5℃但<40℃,且持续发热3d以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正常,血红蛋白降低或正常;中医辨证属于阴虚发热或血虚发热,症见午后或夜间潮热,或五心烦热,或骨蒸颧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便干尿少,舌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术后合并严重感染者,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

3、全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病及造血系统疾病等患者,妊娠或哺乳期者,术前即存在长期发热病史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8(45.3±6.7)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13例,躯干骨折9例,其他7例;于术后1~6(2.6±1.4)d开始发热;发热病程3~7(4.6±1.2)d;体温37.5~40(38.3±0.8)℃。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

4、龄23~66(44.8±5.9)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2例,躯干骨折10例,其他4例;于术后1~8(2.8±1.3)d开始发热;发热病程3~6(4.3±1.1)d;体温37.5~40(38.1±0.6)℃。2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病程、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替安(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62)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

5、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5d;对乙酰氨基酚0.3~0.6g口服,每6h1次,连续治疗3d;对体温超过39.5℃者酌情给予一般物理降温。治疗组给予中药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炙鳖甲30g、生地30g、知母15g、丹皮6g、黄柏12g、地骨皮15g、银柴胡12g、青蒿12g、甘草6g,伤口红肿者加金银花、连翘、赤芍,伤口分泌物较多者加赤芍、蒲公英、败酱草、生薏苡仁,小便不利者加木通、车前子、萹蓄,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口干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石斛,失血较多、面色苍白、唇甲淡白者加当归、白芍、阿胶、党

6、参。以上药物水煎取汁450mL分早中晚3次服用,连续治疗5d.  1.3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临床疗效。②于治疗后72h内(0h、3h、12h、24h、48h、72h)分别测定患者体温情况,评价短时间内体温变化情况。③观察并记录2组退热起效时间、60min体温下降度数、最大作用时间及退热持续时间。④治疗前及治疗5d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对患者主症(发热)、次症(五心烦热、心烦盗汗、失眠多梦)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评分方法见表1.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5]标准评定疗效。显效:治

7、疗48h内体温降至37℃以下,5d内无复发;有效:治疗72h内体温降至37℃以下,5d内无复发;无效:治疗72h内体温尚未降至37℃以下或虽降至37℃以下但5d内体温复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不同时间体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h

8、、12h时2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h、48h、72h时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退热作用比较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60min体温下降度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退热最大作用时间及退热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中医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发热、五心烦热、心烦盗汗及失眠多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