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郭小山周长勇熊战之付佑胜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摘要阐述小麦白粉病的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及白粉病菌的变异性,介绍越冬菌源与栽培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分析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流行因素;防治对策;江苏淮安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淮安市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较大、危害损失极重的常发性病害。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淮安市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重点分析了气候、品种等因素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同时提出今后防治小麦白
2、粉病的对策。 1小麦白粉病的侵染循环及传播途径 1.1病原菌的越夏和越冬 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夏方式目前认为有2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4℃)的自生麦苗上或夏播小麦植株上越夏,海拔较高的山区如贵州的贵阳地区、四川的雅安和川北的阿坝州、湖北的鄂西北及鄂西山区、河南的豫北和南阳山区、陕西关中秦岭北麓及渭北山区、甘肃天水地区等,1981年在河南省豫北辉县山区自生麦苗上白粉病病株率高达80%。而在广大的平原麦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病原菌难以存活,加上大多数自生麦苗到麦播前已经死亡。因此,小麦白粉病菌
3、不能在这些地区越夏。一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河南、江苏等地闭囊壳混杂于小麦种子内非常普遍,而且存活率高,是当地秋苗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新疆、内蒙、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存放的闭囊壳10月下旬仍具有活力,可能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但多数情况下,闭囊壳很难越夏。 病菌越夏后侵染秋苗,导致秋苗发病。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影响病菌越冬存活率高低主要因素是冬季气温和湿度,如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大,则有利于病菌的越冬。小麦白粉菌可以在东北南部大连冬麦区,以菌丝垫形态在冬麦基部叶片
4、和叶鞘上越冬,但越冬菌源量很小。东北地区春小麦白粉病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孢子云从烟台传至沈阳只需9.5h。 1.2传播和侵入 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于气流传播,而且病菌可借助高空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东北春麦区的病菌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当地小麦白粉菌的分生孢子随偏南气流传播到东北麦区,随降雨沉落到小麦叶片上,并侵染小麦而引起发病。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遇到合适的条件即可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表面的角质层,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内产
5、生吸器,吸取寄主营养。适宜条件下(10~20℃,较高的相对湿度),病原菌1d即可完成侵入过程。 1.3再侵染 病菌完成侵染并建立寄生关系后,菌丝即可在寄主组织表面不断蔓延生长,随后在菌丝中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由气流向周围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白粉病潜育期很短,21~25℃时只有3d,整个生育期中再侵染十分频繁。该病一般先在植株下部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逐步向上部蔓延。发病早期,病田中有明显发病中心,由此向四周传播蔓延引起流行。河南省春季一般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高峰,乳熟期停止发展,
6、病情发展流行呈典型的S型曲线。 2白粉病菌的变异性 小麦白粉病菌存在极其复杂的变异性且生理变异速度快。一个抗病品种开始推广时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年限的延长,品种抗性逐年丧失。 3越冬菌源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根据连年调查观察,小麦白粉病秋苗发病重或较普遍的地区,来年发病程度相应严重或普遍,小麦播种偏早,秋苗感病较重,病田率、病叶率较原灌区重,来年发病也重。 4栽培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多种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白粉病流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病菌越夏地区秋播,小麦早播田较迟播田发病重;在平原地带群
7、体过大田块较群体合理的发病重;不合理施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高水肥田块,特别是偏施氮肥的麦田,病害发生较严重。在碳代谢为主的小麦生长后期大量施氮肥,害多益少。 5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分析 5.1气温对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1)秋冬季及早春气温偏高,对病害流行有利。秋季特别是冬前气温偏高,可延长小麦在冬前生长时期,相应也延长白粉病菌冬前发生侵染的时间,暖冬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越冬或冬季的菌源繁殖积累及发展,早春气温回升早,天气偏暖,对小麦的返青生长和白粉菌源早春侵染扩展有利。2008年2、3月气温较历史同期分别偏高0.3
8、、0.5℃,白粉病病叶率也从越冬期的0.082%上升到初春的5.1%,早春侵染扩展较快。2006—2008年,秋冬气温高于历史同期,越冬基数较高。 (2)苗期低温,生长后期高温,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秋苗期低温,可推迟病害的发生时期并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