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

ID:9472063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_第1页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_第2页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_第3页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_第4页
资源描述:

《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1)著名的投资大师,与索罗斯一道创办量子基金的吉姆罗杰斯,非常耐人寻味。在中国股市从6124点直线下跌到2566点,国内外许多专家特别是投行们纷纷看空时,而罗杰斯先生却“死不悔改”,始终唱多中国股市。无论说他吓忽悠,或者说他是自说自话、盲目乐观,但是,他坚持唱多中国股市的观点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一年多时间,他却两次明确表示不买中国的银行股。  2007年1月罗杰斯说他不会买中国的银行股;前不久,他再次表示相同的意思(7月1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原来,罗杰斯和中国银行业颇有渊源,2007年1月罗杰斯来中国时,多家银行都无法打印

2、他的异地存折,罗杰斯认为这种简单的技术处理无法实现,根本原因是银行服务意识不到位,因此他不会买中国的银行股。  前不久,罗杰斯先生又到银行查询几笔人民币到帐情况。通过银行窗口看到,罗杰斯并不是在排队,而是一直等待他的打印结果。“你能想象吗,他们开始说打印不出来,后来终于给办理了,竟然等了40分钟,打印就等了20分钟,这可是2008年,这是中国最大的银行,怎么会让人这么等。”吉姆罗杰斯:“我不会买中国这些银行股,他们让人太无奈了。”罗杰斯先生再次表示不买中国的银行股。  同时,谭老师了解到瑞士银行的服务全球知名——日常人们所说的“瑞士银行服务”,其中以下面四家最有代表

3、性的:瑞银集团(UBS)、苏黎世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在业务选择上也宁愿选择利润率偏低但收益稳定的业务,也正因此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那么瑞士银行为什么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有两点,这两点也正是中国银行业要从中学习的。原因一:令人信赖瑞士银行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令人信赖的银行,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个人财富被存放在这里,这也造就了瑞士闻名于世的金融业。借用007系列詹姆斯?邦德在电影《黑日危机》中的经典话语:“如果你

4、不相信瑞士银行家,那么世界将会怎样?”这虽是戏中之言,但却充份反映了人们对瑞士银行的根本印象,并且这种美誉度,已经经历了三个世纪的考验。在1987年之后,虽然瑞士银行业中所谓的“匿名账户”就不存在了,银行必须确认每个开设新账号的客户的身份及他们经济上的合法性,但银行依然尽最大可能保护客户的财务隐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资料的机密性,从而体现出对客户的终极责任。  原因二:关注客户在瑞士银行业有这样的说法:“私人银行业所接触的都是个人,银行的做法就是要与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使他的家人在10年或者是30年内都与这个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所有瑞士银行都要求职员遵循“了解你

5、的客户”的原则,为客户提供高效和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而一提到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我们就总是忘不了银行营业厅里永远汹涌的人潮,忘不了柜台服务人员经常麻木的、冷漠的眼神和程式化的言语,忘不了即使在VIP窗口里也永远“VIP”不起来的服务,更忘不了“银行里假钞事件”。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与国际上先进的水平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当然,瑞士许多私人银行很多都是非上市银行,而私人银行的银行业务所服务的人群范围还相当小,也与公众银行有很大的区别,两者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瑞士银行所奉行的“让客户信赖”和“真正关注客户”的两大原则依然是中国的银行业必须学习的。  中国银行营销和一些

6、国际性银行的营销相比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也是不系统的、非理性的、非专业化的。虽然本土银行也开始重视起了营销,从店堂里各种精美的宣传小折页到街头的灯箱广告招牌;同时也重视起服务来,从改善整个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到推出一系列针对顾客的便利服务措施,但这一切也只是局限于以零散点的形式而并非是以整体营销战略的意念面介入的,由此也使得银行的品牌传播表现不够创新,营销手法也显得过于单一,整个营销和宣传看上去零敲碎打不成气候。  谭小芳老师近期银行业的课程排的很满,其中又以服务营销、服务管理、服务技巧方面的培训和咨询为多。谭老师在咨询培训、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

7、一些问题。银行营销问题解析如下:  1、品牌传播手段单一管理乏力  2、收费之争彰显银行营销缺失  3、银行服务成为营销“软肋”  4、应变僵化缺乏营销专业人员  5、广告诉求没有深入消费者内心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诫我们:“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只要回头看看其身后的顾客队伍有多长就一清二楚了。”(这个“顾客队伍”显然不是指我们国有银行中长长的排队人数)每一位银行家就是为其身后源源不断的客户队伍在孜孜不倦地开拓市场。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结识了新朋友,忘记了老朋友;  奖励了新客户,冷落了老客户;  新客户在流入,老客户在流失。  就像一个“漏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