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71426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我国独立审计的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独立审计的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王善平苏艳霞]1981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标志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行业得以恢复。从1981年到1990年,中国CPA行业可谓“风平浪静”,客户几乎没有就审计业务同审计职业界发生法律纠纷。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的审计质量就很高,而是因为这期间的股份公司数量较少,股票是一种稀缺资源,投资者很少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审计报告的质量,信息披露违规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92年至1995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和北京长城公司事件的发生,引起人
2、们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关注,从而揭开了我国对独立审计质量、职业道德认识的序幕。1996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会计师事务所受到证监会的查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7年至1998年的“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和“东方锅炉案”,2000年的“郑百文丑闻”,2001年的“银广夏风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确实不尽人意。一、我国独立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1.制度建设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不强。表面上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人员是由股东大会聘请的,但实际上是由上市公司的代理人聘请的,这使得
3、CPA向上市公司管理层“寻租”或与之合谋成为可能。因此,我国会计市场上出现委托者自己出钱委托中介机构来审计自己编制的财务报告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2.企业所有者控制权“缺位”,致使市场并不真正需要高质量的独立审计。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为国有企业,企业的控制权事实上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他们需要的不是严格的公正审查,而是“迎合政府管制机构的审计报告”,于是,“包装上市”、“模拟改制”和没有实质内容的重组层出不穷。另外,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会计师事务所长期依赖政府,而各项制度安排天生就排斥市场信誉机制,高质量不能带来高收益,相
4、反,“规范执业找死”、“不规范执业等死”导致独立审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由此则滋生了代理人的“说谎”与“偷懒”。于是,失去了独立性的CPA被迫在获得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3.法律诉讼制度和赔偿制度不合理。我国的法律诉讼制度规定“谁主张,谁举证”,这就加大了诉讼者诉讼的难度,即使诉讼者胜诉,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得到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因此,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是不会做那种“赢了官司,不赢钱”的诉讼的。由于诉讼压力很小,而政府管制机构的查处概率也较小,机会主义使得CPA违规,获取不正当收益。虽然2001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
5、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但它给出的进行民事诉讼的四项前提条件却使得诉讼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就降低了注册会计师行为不当被起诉的概率。因此,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总体偏低的现状。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CPA行业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从业人员知识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根本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专业人员的要求。5.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内部治理结构是CPA执业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关键。虽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但仍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延
6、续原有的体制惯性,其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6.政府政策变动不具可预期性。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不可能对长期收益形成稳定预期,因而不会重视自身的信誉。证券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产权变动,时隔不到两年,即在2000年,大部分的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又进行了一次合并。如此短暂的、不可预测的、强制性的产权变动使原合伙人对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产权份额没有安全感,对未来也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再加上“有限责任”的“催化”作用,合伙人的短期行为比以前更加严重了。二、治理对策1.提高我国
7、CPA的独立性。杰里·D·沙利文等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