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68591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人民渠一处灌区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民渠一处灌区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本文就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灌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意见。 2灌区概况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灌区由蒲阳河、人民渠一至四期工程灌区和前进渠灌区三部分组成,灌溉成都、德阳2市的1
2、0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231.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2.29万亩,并担负向灌区30多家重点企业的工业供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供水及向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丘陵)灌区的输水任务。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3条,总长479.8km;干渠、分干渠上有万亩以上支渠60条,总长773.9km;千亩至万亩斗渠222条,总长821.4km,千亩以下渠道481条,总长450.5km,干渠(分干渠)上共建有水电站69座,总装机13.47万k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kg;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仍明显高于发达
3、国家;渠道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较严重。 据计算分析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53.3%;工业用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12%;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0.34%;向人民渠二处输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18.2%,其余部分为排泄水量和输水损失。 3.1农业用水现状 据分析计算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引入水量的53.3%,农业用水亩均达1396.6m3/亩,远远高于《四川省用水定额(修订稿)》中的相关数据指标,水量浪费严重。加之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严重透支了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据《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成都市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89.6千克/公顷,而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
4、25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2.17倍,而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余成为地下水体氮素污染的主要。就其原因主要是:节水配套工程不健全,末级渠道淤积、渗漏现象严重,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农业耕作习惯落后,环保意识差等。 3.2非农业用水现状 据资料统计,2003年~2011年灌区非农业用水量从39401万m3增加到56348万m3,用水户也增加到45家,计量设施参差不齐。随着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在给灌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地下水位下降等。 3.3生态用水现状 生态用水也叫生态需水、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
5、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或维持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下降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是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而提出的新概念。灌区的生态用水起步较晚,2011年才有了真正意义的生态用水,主要是利用水资源量来调节城乡河湖水污染情况,使得河湖水质达到较好(合格)标准。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同时,灌区需水量大幅提升、用水形式单一、水资源量浪费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 4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号文件提出了三个严格: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6、,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 4.1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 加强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 4.2强化管理力度 农业用水严格按照作物面积和作物布局供给水量,非农用水按照合同制供水和计划供水原则供水;改变过去粗放型供水模式,对来水实行精细化管理;用水调度上实行全时段优化调度和动态管理,
7、将有限的水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4.3节约用水量 加强工程建设投资和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输水损失和渠道渗漏量;探讨并推广适合灌区条件的农业用水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农业用水量;落实工矿企业用水计量措施,推进工矿企业阶梯性水费收取制度;大力发展中水处理和污水回用技术,把中水、循环水、冷却水等运用到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4.4加强水质保护力度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在灌区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