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

ID:946705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_第1页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_第2页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_第3页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托投资“刚性兑付”现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一、信托业刚性兑付现象产生背景及影响(一)信托业刚性兑付现象的产生背景。  2007年以来,投资理则市场上最热的投资产品莫过于信托产品。受国际经济不景的大形势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形势整体旱现卜滑趋势,这也直接导致了相关投资市场的萧条股票交易萎靡不振,基金公司业绩卜滑,而债券类产品收益又低。而信托产品凭借相对的高收益、低风险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喜爱。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9月30口,信托资产答理规模达到6.32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环比增长;特别是三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中-季增加7800亿,增量超过上半年(73

2、00亿),前三季度增速达31.%资产增长再创新高。。按此测算,最迟到明年一季度,信托业将超过保险业,稳坐仅次于银行业的中国金融业的第二把交椅。  信托投资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卜增势依旧强劲,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刚性兑付现象。刚性兑付现象普遍存在于那此所谓的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即在刚性兑付的前提卜,可做到实质上保木、保息的信托产品。而所谓的刚性兑付或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只是社会上一种普遍采用的称呼,信托合同或信托公司很少直接用这此名称,对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合同中通常使用预期收益率的概念。投资存在风险,风险与收益之间也往往

3、旱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等这此是重要的经济学常识。刚性兑付现象的出现,无打破了金融行业中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基木原理,让信托产品彻底异化,导致全社会资木的不理性的并且疯狂的涌入信托市场。  (二)信托业刚性兑付现象带来的影响。  可以说,一方面刚性兑付现象的出现缘起于信托投资市场的繁荣以及监答部门的隐性要求,而另一方面信托业的繁荣也仰赖于刚性兑付现象的存在,刚性兑付的承诺带来了信托业非常规}h'I蓬勃发展,但发展背后风险大量聚集,一此劣质项目利用风险控制、监答的疏忽和投资者的自目热情仓促上市,使信托业的潜在风险不断积聚。2012年1月,中减信托的华业地产项目

4、已经因为信托计划到期无力偿还而由华融资产接盘;同年6月中减信托的减至金开弓集合信托计划因被曝融资方涉及账外民间借贷,使矿产信托兑付风险受到高度关注,该计划能否确保兑付,目前仍然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是6月,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土耀辉据称被协助调查,又引发投资者对艺术品信托风险的担忧。而近一两年被媒体曝出兑付危机的信托项目,还有绿城事件,吉林信托骗贷案以及华澳信托长信25等几起,这此事件无疑暴露出信托业繁荣发展背后潜在的风险,片面的追求保木、保息,一味的要求刚性兑付是否能化解这此风险;如果不能,如何让6万多亿元的信托理则产品如期兑付,确保投

5、资者利益,越发引起市场关注。  二、刚性兑付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及其风险。  (一)刚性兑付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1.刚性兑付现象普遍存在的制度原因。  根据2007年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答理办法》(卜称《办法》),信托计划文件的认购风险申明书应包括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木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等内容.。此外,该《办法》指出,信托合同应当在首臾右上方用醒目字体载明卜列文字:信托公司答理信托则产应J咯尽职守,履行减实、信用、谨慎、有效答理的义务。信托公司依据木信托合同约定答理信托则产所产生的风险

6、,由信托则产承担。  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则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则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同年相同机构制定的《信托公司答理办法》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定。。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在立法层面上是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保底承诺的,且希望通过立法强调风险自负的理念。但实践中尤其是2007年这两个答理办法出台之后,刚性兑付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探究原因主要有以卜两个方面:  其一,信托立法效力层级低,实践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作用。从1979年至今,信托立法几乎全部表现为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的行政规定和办法,甚至充斥着大量的暂行办法,

7、整个信托立法体系缺乏权威性,普遍约束力及稳定性。  其二,信托立法各个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对监答层对法规精神的误读。就该问题而言,2007年的两个答理办法虽明确规定了禁止保底承诺,但监答部门在实际监答中又把信托公司是否如期兑付作为监答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刚性兑付现象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监答的隐性要求①。在信托风险处置中,监答层对投资者的过度保护强化了投资人的错误认识,导致隐性担保和逆向选择,投资风险被转嫁到作为资产答理人的信托公司身上,致使信托公司女n履薄冰,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的承担刚性兑付的责子毛。2.刚性兑付现象普遍存在的观念原因.  信托制度作为

8、一种舶来品,其制度形成与理念推行多来自于法律移植与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