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

ID:946424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_第1页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_第2页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_第3页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完善财政部门决算的思考和建议杜琼近年来,部门决算作为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财政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但目前部门决算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多年部门决算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一、部门决算工作现状及问题部门决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部门决算报表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基础数据表、填报说明、分析表和分析报告。笔者从事部门工作长达数年,发现部门决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2、演变,报表设计更加科学,报表体系日趋完善,但部门决算仍存在表样繁杂、结构冗长、报表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一)报表体系存在缺陷1、决算任务繁多。一年一度部门决算除财政部门决算编审工外,鲜有人知道部门决算报表主任务外,还有代列资金表、部门决算上年结转结余核对表、决算分析表(预算指标)、财政性资金核对表、提取财政总决算基本数字表共6个任务。这些任务参数关联操作复杂,提取数据容易出错,增加了各级财政部门决算编审工作量,而这些任务数据使用效率不高,意义不大。2、报表结构冗长。部门决算报表从结构上分析,部门决算包括单

3、位收支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基本情况表、特定资金使用情况表、非税收入征缴明细表、延伸性补充资料表等。上述内容繁多、结构冗长、勾稽关系繁杂、编制口径不同,让内行工叫苦连天,外行使用者一头雾水。3、报表表样偏多。从内容分析,部门决算仅主任务包括主表、附表、补表三类,每类表中又包含数目不等的单个表样,全部表样共42张,表样偏多。与企业财务报告对比分析看,企业财务报告中主要表样仅3张,部门决算报表明显偏多。(二)预、决算缺乏有效衔接1、填报口径不一致。2013年部门决算报表虽在收入支出总表中增加了年初预算数,但该表

4、仅仅按照决算内容增加年初预算数,无法与预算编制衔接,其中最能反映单位支出用途的经济分类科目不填年初预算数,根本无法实现决算反馈预算的初衷,也很难有效实施对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2、功能科目不吻合。众所周知,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与决算编报时间有一年的差距。如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使用的是《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书》中科目,而当年部门决算软件使用《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书》科目,因每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书有不同程度的完善变化,致使部分单位在决算时无法找到当年预算执行科目,只能对应新的科目编制决算,导致年初数核

5、对时上下年数据不一致,增加毫无意义的审核工作量。(三)决算适应性较差1、审核灵活性较差。随着部门决算软件的不断完善,部门决算系统的审核功能日渐强大,但过多审核参数大大降低了决算系统的适应性。部门编审过程中,单位的实际数据为应对审核公式须经过多次修改才能通过,从而造成单位数据的失真。譬如将人员性质与支出科目的严格对应;强制要求单位性质与人员编制匹配等,都对部门决算的编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编报人员在权衡上级评比和数据真实孰轻孰重时,通常都会选择前者。2、应用研究不够。部门决算是一座“金山”,有大量丰富的经济

6、信息资源,而目前各单位对部门决算的开发应用尚没有引起或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单位决算一旦编报完成,就将之束之高阁,部门决算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部门决算问题成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不足,又有主观的不为,既有顶层设计不足,又有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认识不到位从性质上看,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是检验预算质量的实践标准,具有更多的研读价值。但实际工作中,部门决算工作从未获得与部门预算工作同等的重视。因为各部门普遍认为,部门预算关系到单位本年度

7、资源占用、资产配置、项目多少等息息相关的问题。而部门决算是会计年度结束后预算执行结果的事后反映,无足轻重。从而使部门决算工作处于边缘化,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二)主体不明确现行部门决算组织体系是各级财政部门主导,实施对本级单位的部门决算工作,包括决算培训、审核、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并负责布置和审核下级财政部门的部门决算工作。在决算整个过程中,财政部门扮演了决算的主角,长期忽视了各部门在部门决算编报中的主体地位。(三)反馈机制不畅通部门决算反馈机制包括很多方面,如下级对上级财政的反馈、财政部门对预算单

8、位的反馈、财政部门内部科室间的反馈,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立体式反馈机制。实际上,部门决算反馈机制至今未得到有效开展。1、反馈上级机制不畅。从程序上看,部门决算从布置到汇总上报,经历了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双向过程。在工作中,通常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无阻,而基层部门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很难逐级反映到顶层设计部门,形成有效的反馈意见。2、反馈预算机制不畅。实际工作中决算反馈预算机制不畅,一方面决算反馈预算工作涉及部门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