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

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

ID:946301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_第1页
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_第2页
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比较分析  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算起,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170多年里,围绕摄影与绘画的探讨从未停止。文章针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一、摄影与绘画简述  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是光线照射到被摄物表面后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镜头后面暗箱里的感光材料上,使感光材料感光,再经过暗房后期显影、定影、印放等一系列过程得到影像。而到了数码摄影时代,传统的暗房工艺获取影像的方式被数字影像技术所取代。  绘画是画家用画笔、颜料等在画布、纸、墙壁等上面作画的过程。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手段如绘画、雕塑等,以获得某人或某物的视觉图像。绘画也好,摄影也

2、罢,只不过是人们在不断追求永恒的过程中发明的艺术形式。摄影与绘画互相补充,相互借鉴,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摄影术发明之初,从事摄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摄影努力向绘画靠拢,竭尽全力模仿绘画,以期跨进艺术殿堂的大门。尽管当初有些画家极力反对摄影,但摄影精确再现物像形体的能力还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画家安格尔就在参与上书禁止摄影的同时,却也悄悄地使用照片作为绘画素材。①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则对摄影持开放的心态,并惋惜摄影术出现得太晚,自己没能享受到它所带来的益处。  二、再现性与表现性  在摄影还没有发明以前,绘画是人们视觉记录最有力的方式之一。精确地再现对象一直是

3、西方画家的执着追求。为了能够在二维的画面上塑造出三维的视觉效果,使所画的物体如同眼睛见到的一样真实,透视法成了西方画家的法宝之一。通过透视法,画家能够逼真地再现事物。  但从形式上看,最后的作品与现实事物之间缺少一种必然的联系。摄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疑惑。就准确地再现对象而言,摄影比绘画有着天然的优势。人们通过摄影得到的影像极为精确,这让我们更加确信摄影比绘画更具有客观、准确的再现能力。这也是摄影术发明不久以后,许多肖像画家纷纷转变艺术创作方向的原因。绘画渐渐改变了自己的道路转向画家内心的情感表达,表现性成了追求的直接动力,如塞尚、莫奈、凡高等。  三、时间性  

4、西方绘画是架上艺术。画家作画需要过程,时刻与画架为伴,所以其无法脱离画架在特殊角度观察的局限。画家描绘的对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静物或风景能长时间保持一个状态,而人物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很困难。摄影则不同,瞬间曝光的特性决定了它比绘画在角度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摄影可以用非常规的角度进行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运动的物体,使我们更加细致地认识事物成为可能。  绘画创作过程必须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画布上的每一笔都是画家观察对象并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画布上所呈现的是画家经过思考后的表现,每个色块都是思考的一部分,画家通过画面组织表现对象。而摄影则不同,它是在极短的时间

5、内完成的,是对象在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切片,是那一刻对象外表呈现的一部分。时间意味着流动,不停止,无论绘画还是摄影都是一段时光的凝结,只是时光长短与凝结的方式不同。  四、灵光与可复制性  哲学家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摄影小史》中,用灵光一词描述了摄影与绘画的差异: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被认为具有灵光而摄影却缺乏这种灵光。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②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6、文中又说道一件艺术作品中的灵光就是通过复制而丧失的。③灵光最重要的地方,除了上述的距离与物体的矛盾冲突以外,显然与作品的物质性、独一无二的感受性有关。在一系列的复制过后,复制品消解了作品的这一灵光,使其变成了商业市场中的廉价商品,街头快照馆内摄影是没有灵光的。  五、透明性  人们在观看一幅金字塔画作时会说:看,这是某某画的金字塔!但在观看一张金字塔照片时则会说:看,这是金字塔。  言下之意,照片比绘画更接近现实中的物体。两种不同的说法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差异:人们观看绘画作品时,由于绘画作品的物理特性时刻提醒观者这是绘画,媒介一直浮现在观者与现实之间,人们很清楚

7、面前的作品与现实中的物体之间的区别。  而摄影作品则不同,摄影师在按动快门时,被摄对象表面的细节都准确无遗地被记录下来,有些连摄影师都没有察觉,就是这种精确再现的能力拉近了观者与观看对象之间的距离。似乎照片给出了所有,观者面对的就是现实中的景物。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影比绘画更加接近现实,更加透明。  透明性往往还与作品的清晰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画面中物体边缘较清晰的能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如果画面上的笔触较明显,物体边缘比较模糊,则让人产生非真实的感觉。绘画中前景清晰背景模糊也常常用来营造三维的视错觉。有人认为,摄影照片越清晰就越真实,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观点。表面上很

8、清晰的照片,看上去并非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