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

ID:9458031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_第1页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_第2页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_第3页
资源描述:

《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手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  2006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们采用视X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男9例9眼,女11例11眼;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61.20±7.44岁;视力0.04~0.3,平均0.16±0.10。对照组20例:男10例10眼;女10例10眼,年龄50~68岁

2、,平均年龄62.13±6.41岁;视力0.06~0.4,平均0.17±0.1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视力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术前经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发现黄斑部皱褶样膜状物增生,呈水绸样反光,无视X膜动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玻璃体切割术等继发因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见黄斑前膜生长并伴黄斑水肿。    1.3排除标准。    器质性心脏病不宜俯卧患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血性疾病或血

3、液病患者;合并用严重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患患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内界膜剥离惰性气体(C3F8)填充术,术后俯卧面向下体位1周,常规局部抗炎、防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方。    方药组成: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莲子10g,薏仁15g,砂仁10g,白扁豆10g,桔梗10g,淮山药10g,甘草5g。方药加味法:气虚者加黄芪10g;湿重纳呆者加陈皮10g;有热象者加黄连5g;肾阳亏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各5g;气滞者加柴胡10g;肾精亏虚者加女贞子、

4、桑寄生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对照组    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内界膜剥离惰性气体(C3F8)填充术,术后俯卧面向下体位1周,常规局部抗炎、防感染治疗,术后不予中药。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与方法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检查患眼视力,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准;视X膜黄斑中心凹厚度:    使用美国RTVUE公司L100-2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3.

5、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各项检测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3.3治疗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术后4周、8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时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时,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

6、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视X膜前的无血管性纤维增生膜,多发于老年人,病因不明。一般病情发展缓慢,多因黄斑区小血管渗漏导致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受前膜牵引变形移位及致密的黄斑前膜遮盖中心凹而致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内界膜是视X膜内表面的一层1~2mm厚的无结构的均质膜,在病理情况下,内界膜可以成为色素细胞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从而参与一些影响玻璃体黄斑界面的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剥除内界膜有利于松解视X膜皱褶,清除紧密附着于黄斑视X膜表面的炎性物质及术中可能未能剥净的玻璃体及前膜组织,

7、改善黄斑部代谢,因此在理论上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黄斑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是多种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黄斑前膜就是引起黄斑水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黄斑前膜造成的黄斑水肿,虽然可以通过手术解除前膜对黄斑区小血管的牵拉,去除黄斑水肿的病因,但如何尽早促进术后黄斑区水肿的消退,恢复视功能仍是个难题,以及研究热点。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明确提出黄斑水肿的名称。《证治准绳》:视直物如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眼科金镜》视大反小、《审视瑶函》视正反斜等证类似今日所述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眼科名家王明芳根据陈达夫先生眼科六经辨证之说,提

8、倡内窥辨证,黄斑位于视X膜中央而色偏黄,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而提出黄斑之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