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6848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浅谈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韩国曾经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然而经过战后30多年的发展,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创造了“江汉奇迹”。总结与借鉴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提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十六字方针:政府主导、教育为先、产业促进、自主创新。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主导;自主创新 韩国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稀缺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战争多发的国家。但朝鲜战争后,韩国很快开始了工业化历程,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江汉奇迹”,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韩
2、国的成功固然与美国的援助有关,但更主要的是韩国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及工业管理体制。总结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并加以合理地借鉴,将有助于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一、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 1 教育推进,技术立国。二战以后,韩国政府着手进行教育改革。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规定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道德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韩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兴办了大批国立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并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1973年韩国出台了新
3、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大企业与学校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1995年,韩国又制定了《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推动建立“开放教育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上述措施使韩国青少年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王德复,2008)。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方略,并于1985年制订和颁布了《科技促进法》,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型企业,努力迎接知识经济、X络经济的挑战。
4、通过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实现了从以技术引进为主到以自主开发为主的转变,大力推动了工业发展。 2 经济第一,专家治国。1961年,朴正熙军人政府上台后,很快采取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治国方略。特别重视专家、学者和经济官僚在经济、社会决策中的重大作用。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千方百计地搜罗和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进入政府工作。韩国经济企划院是专家荟萃之地,其中的20%是经济学家,其他为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同时,为确保专家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政策研究的持续性和连
5、贯性,韩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有职有权的常设机构,如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和韩国国际经济研究院(KIEI)。这些咨询研究机构除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咨询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向政府各部门输送高级官员(尹保云,1993)。 3 集权化政府经济决策体制。1961年7月,韩国军政府修改了政府组织法,合并建设部、财政部预算局和内政部统计局,设立经济企划院,建立了集权化的政府经济决策体制。经济企划院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决策和执行机构,负责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制定和处理全国经济事务。经济企划院
6、长官由政府中惟一的副总理兼任,在经济计划和运营方面,受国务院总理之命,统管和协调有关各部。因此,经济企划院成为韩国政府中地位最高、最强有力的经济主管部门,被称为“超级部”。由于该机构直接通过其长官向总统负责,不仅能对变化了的经济情况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向上传递信息,保证了有关重大决策过程的集权性质,而且也有利于迅速地执行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经济企划院实行精英决策,其成员大多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留学归国人员,专家在制订政策方面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或自主性。 4 批示性经济计划。韩国的经济计划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
7、每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主攻方向。如:一五计划(1962--1966)主要推动工业生产面向世界;二五计划(1967--1971)的重点是继续扩大社会公用事业,着手发展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三五计划(1972--1976)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产业结构换代升级;四五计划(1977--1981)基本目标是继续推行产业结构现代化,确立“自立经济结构”,推行社会开发和技术革新,加强出口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等;而五五计划(1982-1986)的目标是克服慢性通货膨胀,为新的经济大发展做准备。
8、韩国的经济计划虽然对企业没有直接的约束力,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温和的方式影响企业的行为,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经济杠杆,即通过金融、税收、外汇、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手段,保障国家计划的实施。故韩国经济计划被视为与法国经济计划近似的批示性计划。 5 适时的产业结构调整。韩国政府能够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并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陈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