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580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生物产业建设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产业建设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措施 生物产业在实现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生物产业在低碳实现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战略性基础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生物产业是新兴战略产业,可从根本上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生物产业符合国际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总趋势 2010年,国家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的规划,这是我国适应国际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的战略措施,符合国情,适合国家长远利益和当前需要。世界将进入生物技术时代,这是各国大多数政治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共识。所谓生物时代就是伴随着生物大分子D
2、NA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破译,转基因技术、人工诱导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广泛应用,人类的经济、社会结构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物时代的来临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从绝对数量和结构上说,目前还不是现实的主导经济,只是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的工业化经济,包括后工业化时代,基本上还是矿物为主要资源的经济。而这些资源不管多么丰富,都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有限的资源,只能越用越少,总有枯竭和穷尽的时候。生物时代,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能源到材料,基本上可由生物资源来替代,可再生持续利用。 生物资源是低碳经济基础之一这
3、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生物能源使用后的碳排放属大气圈中的碳循环性质,可算得上低排放或零排放。二是生物中的陆地绿色生物、海洋生物、微生物,许多种都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在阳光条件下,用水与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构成生物有机质,同时放出氧气。这是一个碳汇过程。虽然这些生物也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但是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较排的少得多。如果算总账,这是一个巨大的碳汇过程。此外,利用生物技术的发酵工程,可替代一些化工生产中的高温或高压条件,节省大量能源和资源。所以从大气圈的宏观上、总体上衡量,生物经济是循环经济,因而也是低碳经
4、济。 农作物生产增碳汇农作物生产对于碳排放来说是把双刃剑。不能否认,农业是碳排放大户,但也是碳汇的主力。种植业自身是碳排放源,主要是因水田排放沼气;机械化、水利化(不含自流灌溉)、化肥化和大量农药生产,要消耗大量油电能源。仅仅作物种植的化肥过量施用、废弃物焚烧等排碳因素,就占人类总排碳量的14%.但庄稼是绿色植物,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发育的物质,这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极大的碳汇。解决农业生产自身的这对矛盾的办法就是更多地采用生物技术,降低作物生产中的能耗,限制碳源,增加碳汇。其办法是可通过改变耕作
5、方式,实行秸秆覆盖、精准施肥,优化管理、培育抗干旱、抗病虫害、抗盐碱、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制成新式生物能源等措施减少温室发展生物产业促低碳的路径气体排放。 改良土壤助低碳 土壤是个天然的大碳库。土壤中的有机碳来自动植物、微生物的活体与残体、排泄物、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分解后以土壤腐殖质形式存在,相对稳定。我国有18亿亩3农田,按平均容重为1.2吨/米计算,如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306亿吨二氧化碳。即使我们利用3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增长过程,每年也约有10亿吨的二氧化碳被固
6、定在耕地里。长期以来由于用地不养地,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虽解决了中国超过10%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坡耕地黑土层厚度已从60~70年前的80~10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2%下降到1%~2%,大量的碳以温室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中,85%的黑土地处于养分亏缺状态。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其中提高并恢复有机质含量既可保持黑土质量,利于农业的持续增长,又可极大地增加碳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植树造林强碳汇一是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二
7、氧化碳的良策。地球上的四大碳库中,森林的碳汇作用最明显。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土壤的碳汇作用也极其巨大,森林每3生长1米生物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森林土壤持续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二是引入碳交易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造林积极性。森林碳汇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国际上碳交易已形成市场解决机制。作为森林生态补偿的一种特殊形式,将有利于为中国林业建设筹集大量国内外资金,促进
8、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和货币化的进程。 科学饲养减少碳排放 畜牧业是碳排放大户。我国年出栏约6亿头猪,其中规模养殖场要占42%.每年排泄量高达3.2亿吨,其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传统禽畜养殖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但可以通过创新饲养方式改高碳为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