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3710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国内外机械式苗间除草装备与技术的研究概况及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内外机械式苗间除草装备与技术的研究概况及趋势 引言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若不将其除去,势必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和空间,传染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作物减产、品质降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道,世界粮食产量因遭受草害平均损失10%左右,损失粮食为2.9亿t。我国因杂草引起的粮食损失也约占总产量的10%,每年损失粮食就有上百亿千克。化学药剂除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除草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特点,85%~100%的作物生产
2、中使用了除草剂。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杂草抗药性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问题。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一些国家政府做出了限制使用化学除草的规定。例如,欧盟2092/91条例明确规定,有机农田中只能使用非化学方法除草,如人工除草、机械方法除草等。由于人工除草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机械方法除草工作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故机械除草被视为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最佳的除草方式。 机械除草作业是农业可持
3、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性生产技术。目前,传统方法可以除去80%的行间杂草,但苗间杂草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更大的影响,而杂草控制的最大难点也在于苗间杂草的防除。本文将介绍国内外机械式苗间除草装备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我国苗间除草装置研究的发展趋势。 1国外苗间除草装置研究现状 作为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机械除草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由于在耕作方式、生理特征等方面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有很大差别,因此本文将国外苗间机械除草装置
4、分为两类介绍:一类适用于旱田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此类机械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国家发展迅速;另一类适用于水田作物(如水稻),水田除草机械日本发展水平最高。这些机具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运用,基本上能够满足作业要求。 1.1旱田苗间除草装置研究现状 Dedousis等人设计了一种控制苗间杂草的旋转阀掰锄,如图1所示。【图1】 其旋转中心沿与作物行有一定距离且与作物行平行的直线移动,锄上切除部分使锄通过作物时避免与作物接触,而锄体在通过苗间区域时破坏土壤,从而达到保护作物除去杂草的目的
5、。田间试验表明,选用直径175mm、切除部分156°的圆盘和约15mm的入土深度能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在机器前行速度0.5m/s的情况下,该机构除草率超过87%。 Vale.S等人研制的苗间除草装置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作物,当检测到作物时,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通过控制命令驱动执行机构将锄刃离开作物以避免对其损伤,之后又回到原位进行除草作业。 据报道,此装置在高达5cm、8个叶片、株距在17~18cm的生菜田间进行试验,性能良好。同样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作物,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研究的苗间除
6、草系统中,两条或多条除草刀装在垂直旋转的圆盘上,当检测目标为杂草时,圆盘高速旋转,除草刀展开伸出至作物苗间将杂草切断;当目标位作物时,转速降低收回除草刀,避免除草刀与作物接触而损伤作物。C.Cordill和T.E.Grift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控制的用于玉米苗间除草的装置。该装置由4组激光发射器和相应数量的、与之有一定距离的接收器组成。4组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均平行于地面且处于垂直地面的平面上,当玉米茎和杂草位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时会产生二进制的脉冲,累积脉冲达到4组时即可判断此组脉冲对应的是玉米茎,其余
7、为杂草。该装置在不同条件下伤苗率不同。田间试验分析表明,在3行玉米苗间无草、3行玉米苗间充满阔叶杂草、3行玉米苗间充满禾本科杂草的情况下,伤苗率分别为8.8%、23.7%、23.7%,更深入的研究尚在进行。 德国波恩大学开发了一种苗间除草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由执行机构、速度检测器、数据采集单元和作物识别系统等组成。控制软件根据株距、当前锄臂位置对数据采集单元所收集的作物识别、机器前进速度、电机旋转速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计算,进而调整执行机构的旋转速度。据报道,该系统可用于缺苗、株距不一致等情况,
8、但至2007年仅在虚拟环境中实现。 一种基于GPS的苗间除草实时控制系统由M.Pérez-Ruiz等人研制成功,它由苗间除草刀、GPS及实时控制系统(RTK)组成。当监测系统RTK-GPS确定当前的植物为作物时,苗间除草刀自动张开以避免损伤作物,随后关闭进行苗间杂草控制作业。对682颗番茄田间试验表明,前进速度为0.8、1.6km/h情况下,没有伤苗出现。据报道,此技术可行,将来的研究工作在于评价此技术是否具有实在的经济价值。 欧美地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