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7357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大工程观发展的历史机遇及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工程观发展的历史机遇及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伦理关系凸显出来。工程伦理学认为,工程的目的是造福人类,这是工程伦理的第一要义。然而,工程的发展却越来越违背了这首要之义。十八大五位一体、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践行大工程观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本文针对矿业工程,以大工程为学术视野,结合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探讨矿业工程与生态文明的伦理问题。 1大工程观形成的理论准备 中国是一个伦理主义至上的民族。中国传统的伦理学不仅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把人与自然都纳入宇宙大化的秩序之中。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
2、南子天文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集西铭篇》)。中国儒家民胞物与的思想不仅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力求把仁爱精神推广于普天下的万物。中国道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诗经》花艺演绎自然篇),也深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蕴。中国古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获得了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礼记中庸》)的生存智慧,提醒自己道法自然(《老子》),否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今之观之,这种朴素的自然哲学不乏科学的合理性。 西方文明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最后按照自己的样子又创造了人,并且
3、赋予人管理这个世界的权利。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宣称,在自然存在物中,人是最完美的存在物,上帝为了人本身的缘故而给人提供神恩,上帝虽然也给其他存在物提供神恩,但这仅仅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分别把人有灵魂、有理性作为核心依据,继续倡扬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人是所有价值的源泉,道德规范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关心的只是人的福利。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人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以近代科技为利器,向自然开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类中心主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扬。 近代人类生活的变化
4、使得古代和中世纪一直注重品行和美德教养的伦理学在20世纪开始注意人对于自然存在物的道德问题。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保护自然的根据是人的利益,而并不是自然本身,其伦理根据基本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到了70年代,超越人类中心确立大自然权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开始成为自然保护伦理的主流倾向,探讨的范围不仅包括所有的人,还包括动物和整个自然界,即生物圈。有的学者甚至郑重提议:应该赋予森林、大海、江河和其他的所谓环境中的自然物以及整个自然环境法的权利。我国学者也疾呼脱离人类中心论。这对传统伦理学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 在人类思想的进程中,它无疑是对道德的最具戏剧性的扩展
5、。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应用,并且兼容并蓄,走向多元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人们认识到,生物群落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存在的最基本单位。任何一个物种不可能长期、单独在自然中生存,维持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性来完成的。人类的工程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而且越来越强大的力量破坏着地球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是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研究表明,中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十八大提出
6、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大工程观看来,工程具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社会评价主要集中于它的社会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这与十八大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等精神一脉相承,不仅拓宽了人们看待工程的视野,建立了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也为工程伦理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 2大工程观发展的历史机遇 20世纪末,随着工程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大工程概念应运而生。大工程观的大不是指工程规模大,而是指知识系统范围广泛,需要突破工程科学知识本身的限制,实现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大工程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
7、社会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物质生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这暴露出了人类工业文明及其思维方式存在的危机,促使人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整体性、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长远发展。 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精通技术业务,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有关专业的技术难题,还要善于合作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社会关系;除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外,还应具备道德素养;除对雇主负责外,必须对社会公众、对环境以及人类的未来负责,要求工程人员打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有自觉的认
8、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