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174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读出精彩、读出收获、 “读”占鳌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出精彩、读出收获、“读”占鳌头 读出精彩、读出收获、“读”占鳌头 江苏省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邵留霞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阅读。茫茫书海,学生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现如今提出的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主题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主题式阅读教学以“精选内容,确定主题——导语入手,切入主题——品读探讨,感悟主题——拓展实践,升华主题”为基本框架,这一模式以其特有的统整性、生成性
2、、开放性,以及对学生认知规律的遵循,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选择。 我设计了《剪枝的学问》这节课,呈现的是以一篇带多篇的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与想法。 片段一:课内阅读,教给方法 1.出示读书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小的心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2.课后交流。 3.小结学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剪枝的学问
3、》这则小故事,通过抓住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这是阅读感悟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就学习这样的方法阅读两篇文章。 按照语文主题学习的要求,课内阅读只能占整节课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既要完成阅读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紧紧抓住描写小心理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当时的情境,身临其境地深入文本,内化感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当时的心理变化,从而明白剪枝的学问,明白这个
4、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片段二:拓展阅读,巩固学法 学生阅读《“舍”与“得”的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然后进行交流。 出示读书要求: 1.认真朗读文章,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画出文中心理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
5、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孩子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学生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因为有了阅读的滋润,学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 当然,对语文主题学习,我只是在进行着实验和尝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的困惑和思考。如语文主题阅读学生读什么、学生怎样才能读有所获呢?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主题。所谓的主题就是开放的、多元的,可以是语文课本的内容范畴,也可以是文本的核
6、心价值、表达特色、表达风格。主题单元教学强化内容的理解,有助于获得整体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如三年级上学期的《卧薪尝胆》,像这样的历史故事学生由于接触得较少,对历史了解得更少,所以阅读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就大量引进一些有名的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有了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孩子们对我们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理解课文也就简单多了。这就是主题学习,不仅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使学生的阅读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教给
7、阅读的方法。主题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在设计《剪枝的学问》时,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去理解课文,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去阅读课外的文章。在教《日月潭的传说》练习讲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提纲(起因:恶龙吞日、漆黑一片;经过:挺身而出、翻山越岭;结果:救出日月、化作青山),让他们根据这个提纲讲故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去阅读了。 最后是以学生为本,有效引领,读有所悟。新课程指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更重
8、要的是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要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当学生的学习方法、语言能力都得到提高时,那么他的学习才真的有效、高效。如此大量的阅读,教学任务如何在仅有的四十分钟内完成,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减少老师的繁琐分析,让孩子直接与文本亲密接触,文本的美言美语比老师的教学语言强得多。学生的阅读时间多了,思考的内容也就多了、深了。特级教师陆恕的“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的精辟教学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中识字,读中理解感悟,读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