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

ID:9436369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_第1页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_第2页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_第3页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_第4页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与对策  李建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与本质都有了明确的界定。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论更接近会计的本质。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根源分析  (一)法律处罚力度有限,导致“造假获益”现象  我国《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会计法》

2、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如此规定相对于之前对会计造假行为无行政处罚依据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只有最高1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于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造假者来说是何等的廉价!况且,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案件往往是“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另外,在会计造假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上,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法律威

3、慑方面远远不够。  (二)中介审计独立性不强,社会监督缺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越来越少,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越来越依靠社会中介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监管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行政权力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渗透力还很强,中介审计的独立性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另外,选择那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权利在委托人手中,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而选择了与被审计单位“合作”的方式,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还有,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进入门槛较低,执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职业能力还不够,大大

4、降低了社会审计的监督效果。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  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等原因,造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维艰,即使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实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国企内部,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异常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根本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另外,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要么不设内审机构,要么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关系上始终不能解决其独立性问题,因

5、而这种审计监督根本无法制止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四)会计管理体制不合理,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不够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经常遇到企业负责人为了达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向会计人员施压,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管理体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工作,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尽管《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有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打击报复,但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与社会现实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的任免、晋级、聘

6、用等切身利益均由领导决定,坚持原则就会遭到压制,会计人员往往为了一己“饭碗”私利而放弃了监督的勇气。  二、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途径与措施  (一)完善法制环境,严惩造假者  科学、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修订完善了数十项会计法律、法规、条例,过去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无法可依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还需进一步完善,使会计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影响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行为都能依法进行处罚。同时,执法者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对会计造假者严惩不怠,纠正“人治”倾向,形成打击会计造假的威慑力;加大对造假企业

7、的处罚力度,使会计造假者的造假成本远高于其获得利益,使其不敢造假,也不愿造假。另外,需加大司法介入,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对因会计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损失进行追偿。在建立民事赔偿制度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实际所执行的赔偿金额远低于投资者的损失,甚至还不足以抵偿诉讼成本,可考虑建立企业高管人员责任风险金制度,从高管人员的个人收入中提取,当发生岗位变动或离职后一段时间内无发生因会计信息失真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