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

ID:9436047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_第1页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_第2页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_第3页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_第4页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丝绸之路军事活动考古学分析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其《中国---个人旅行的结果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研究》(China:Erge-bnisseEigenerReisenundDaraufGegründeterStudien)[1]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其横亘于欧亚内陆腹心地带,宛如一条丝带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作为文明对话、民族交流、贸易往来的通道,在世界古代史上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除了和平的贸易、朝贡往来,丝绸之路上不乏金革之声,所谓通西域的丝路,实际上是在亭障遍地、烽

2、墩林立和烟火相接的严密保护下才畅通无阻的[2].战争贯穿于丝绸之路的兴衰,从张骞凿空之前,至宋元之际丝路阻断衰落,战争与贸易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发展史的主题。利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古代军事活动进行研究,包括了对军事活动所遗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由于军事活动所产生的其他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同时关注古代军事思想与物质遗存间的互动,可以获得对古代军事活动的深入认识,达到阐释军事发展规律及人类历史演变进程的目标。本文以此为视角,对丝绸之路进行长时段的考察,以期对丝绸之路兴衰演变的内在机制有所深入认识。    一丝绸之路的蒙昧阶段    众多考古发现证明,

3、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的孔道就已经存在。横亘于亚欧大陆腹心地带的交流通道在青铜时代居住有众多的民族和部落,其频繁的接触、交流、冲突构成了早期丝绸之路文化互动的基调。先秦时期是丝绸之路的萌芽阶段,地处丝绸之路的各个部族大都处于文化的萌芽或发展时期。日知认为: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空之时,由地中海周围,经伊朗高原至中亚,至中国,都已经或正在经历了城邦和帝国的古典时代国家或政治单位的阶段。[3]早期政治单位或国家的形成加剧了欧亚腹地的资源争夺,而战争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争夺和部族迁徙中地位突出,其一方面是资源争夺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

4、又是民族迁徙的直接原因之一,但是战争是蒙昧与血腥的,因此早期丝绸之路也具有一定的蒙昧性。众多的考古发现为探索早期丝绸之路萌芽和发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参考资料,考古材料除了能够反映中西方早期文化的接触,同时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形成之初的战争情况,能够深刻反映丝绸之路起源的蒙昧性。    早期丝绸之路指的是张骞西使凿空之前的丝绸之路,包括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含义。在时间上,早期丝绸之路是公元前6~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形成阶段。早在新石器时代,作为文化交流通道的丝绸之路已经形成,但作为普通的交通通道,简单的文化交流现象并不能说明其特殊意义。丝绸之路应当是连接东西

5、方璀璨文化的纽带,只有形成具有互相吸引力的两极才能够提供丝绸之路运行的内在动力。西域史前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不断地接受来自于周边其他发达的古代文明中心的影响作用西亚文明和中国中原文明都是在当地条件下独立形成和发展着的。[4]公元前6~前3世纪的亚洲大陆的东端,周朝处于发展变化时期,虽然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但从文化面貌及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其先进性是不可忽视的;地中海沿岸、西亚地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相继兴盛繁荣,两者遥相对峙,为中间的早期丝绸之路运行提供了牵引力。    在空间上,早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雏形,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受到人类活动范

6、围的局限而与汉唐丝绸之路有所差异,但丝路主干已经形成。其大致范围横贯今天的中国西部、中亚、西亚地区,北抵蒙古草原、阿尔泰山,南接印度。地域广阔,环境各异,高山纵横,沙漠遍布,文化多样,在历史上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部落和民族,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人群要素。    生业资源的差异是造成文明差异的重要原因,公元前一千纪左右的欧亚大陆,文明发展并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从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地区分布着不同生业方式的族群,农业文化区与游牧文化区长期共存、并行发展。农业民族利用沙漠绿洲、山前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特点发展了农业经济;而北部草原

7、、高原、山地地带被游牧民族所控制,发展了游牧经济。红山口-石人子沟一期遗存在天山南北麓主要表现了定居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但已经出现游牧文化的因素,与之对应的哈密盆地绿洲则长期发展农业经济。而红山口-石人子沟文化二期,游牧生产方式成为主流。公元前3~前2世纪,红山口-石人子沟一期遗存逐渐消亡,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具有典型游牧文化特征的二期遗存入侵导致的,其主要手段应当是战争。而且在石人子沟遗址发现有手持管銎斧或弓箭的士兵争斗场景的岩画,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存中存在如弓、镞、管銎斧、剑、矛、铠甲等武器,反映出该地区在公元前一千纪下半叶战争频繁[5].而其

8、中的原因之一则可能是,由于公元前一千纪左右气候剧变,导致自然资源分布发生变化,属于红山口-石人子沟一期遗存的月氏人的生业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