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

ID:943490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_第1页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_第2页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_第3页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_第4页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保障的原因  引言    当前,我国周围的形势不容乐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秩序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探讨邓小平为什么如此重视的社会保障工作,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人民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原本以为从此可以享受社会主义优越性带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结果却正如邓小平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

2、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的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  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样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1987年10月,邓小平在《我们干的全新的事业》中指出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怎么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呢?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应体现在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上,而社会保障又应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做起,切实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因为邓小平认为,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福利,为劳动者谋求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谋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并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为解决现实矛盾和稳定社会的客观需要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明确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却没有围绕针对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而展开,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从1957年下半年起,实际背离了八大的政治路线,搞阶级斗争为纲,放弃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而出现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

4、果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千百万人的温饱问题得不到保障。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的理论达到顶峰,要人民安于贫困,说什么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这种理论导致中国处于贫困和停滞的状态,人民过着动荡不安、时常面临饥饿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举国上下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这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诸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异过大,分配不公,就业困难

5、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社会保障法等法律得不到应有地维护。因而从以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邓小平认识到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突出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社会保障的水平,经济不发展,社会保障就会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物质财富增加了,社会保障才能发展。对此,邓小平在新时期强调社会保障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

6、设服务。  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会议上,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依靠市场经济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社会保障能够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够为其保驾护航,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经济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4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邓小平从这一宗旨出发,总结出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使那些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和由于自然灾害原因等而遭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困难

7、的老、弱、病、残、伤、孤、寡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社会的保障,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过上温饱、富裕、幸福的生活。  1957年,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宁肯把更多的钱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的三步走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达

8、到温饱水平,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是在本世纪达到小康水平,还有十二年,看来可以实现。第三步是在下个世纪再花五十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形成的一个实事求是社会保障观。1982年,邓小平对外国客人说: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  1983年,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南巡时,他说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