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急性心梗实施溶栓方法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性心梗实施溶栓方法的疗效分析 0引言 作为循环内科的急危重症病-急性心肌梗死,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在临床上遇到这类疾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患者生命垂危。而在当前的临床观察中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的冠脉血管再通,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本病上的死亡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急性心梗进行溶栓方法的疗效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当地医院循环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
2、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相关临床证据。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前组(发病部位为前壁)44例,男患29例,女患15例,年龄35~69岁,平均(58±4.15)岁,吸烟者31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7例;下组(发病部位为下壁)22例,男患13例,女患9例,年龄37~67岁,平均(54±4.63)岁,吸烟者31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7例;高侧组(发病部位为高侧壁)11例,男患7例,女患4例,年龄36~66岁,平均(52&pl
3、usmn;3.61)岁,吸烟者8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例,合并高脂血症者7例;正后组(发病部位为正后壁)7例,男患2例,女患5例,年龄39~66岁,平均(50±5.91)岁,吸烟者3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例。通过不同心肌梗死部位其溶栓效果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1.2分组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性胸痛,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疼痛,以及典型的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表现、心肌酶学改变等检验指标,并排除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瘤等疾病,将其确诊为急性心梗,并依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将其
4、进行分组:前壁心梗V1-V6的ST段上抬,下壁心梗II、III,avF的ST段上抬高侧壁心梗I、avL的ST段上抬,正后壁心梗V7-V9的ST段上抬。 1.3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在入院后,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方面的基础治疗的同时,尽量在患者早期发病的12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溶栓窗口,导致病情的恶化。 1.4观察指标 在接受溶栓治疗的两小时后,对患者再进行心电图分析,根据其ST段的恢复程度判断其疗效。显效者:ST段恢复正常;有效者:ST段恢未达到正
5、常,但是能够达到75%;无效者:未达到以上治疗效果,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为计数方面的数据,因此用百分率表示,选择χ²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学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前组、下组及高侧组溶栓的有效率分别为91.27%,89.34%和93.75%,三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正后组的溶栓有效率为74.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
6、性心梗发病的早期,即溶栓的有效时间窗内,心肌只有少部分的细胞有缺血缺氧的表现,一旦把握机会,将阻塞的血管进行溶栓再通,就能够完全缓解患者心梗的病情,并通过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以及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帮助,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溶栓对于患者而言,相对于那些后期进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作用是相当的,因此早期溶栓也是治疗急性心梗的关键方法[2]. 本次试验可以总结出:溶栓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变前、下及高侧壁处的急性心梗病情,且优于后壁心梗的溶栓效果。但是对患者而言,有关溶栓时间窗
7、口的把握也是极为重要的,本篇文章仅就溶栓的作用进行了着重的分析,但是有关溶栓时间窗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