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32083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高盛公司欺诈门事件会计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盛公司欺诈门事件会计问题分析高盛集团公司(GoldmanSachsGroupInc.,简称“高盛”)创始于1869年,成立于纽约,1999年5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GS。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设有分部,并以东京、伦敦、香港以及法兰克福等地作为地区总部,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是一家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世界各地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主要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的核心业务有:投资银行、交易和资本投资、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投资控股。高盛在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以优秀的专业人士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
2、务,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然而,2010年4月,高盛及其副总裁托尔雷(FabriceTourre)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指控,认为其涉嫌诈骗。该指控针对高盛推出的一款抵押债务债券,即2007年高盛销售的一款基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RMBS)的复合型担保债权凭证(SyntheticCDO),高盛在向其投资者推销这款金融产品时,不但没有向客户披露当时美国房产和与其相关的证�的走软迹象,反而刻意隐瞒了保尔森公司参与该产品的设计并妄图做空该产品的重要事实,从而误导大量投资者,最终导致投资者损失大约10多亿美元。这一事件中,除了保尔森赚取了高达10亿美元
3、之外,另一受益人高盛,也得到了1500万美元的佣金,而替这些获益者买单的则是广大无辜的投资者。受高盛欺诈事件影响,美国股指及欧洲主要国家的重要股指大跌,同时,期货商品也出现下跌。欺诈门事件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广大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盛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高盛蒙受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高盛股价收盘下跌了12.7%。该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高盛与SEC达成了和解,高盛支付5.5亿美元,作为承认工作失误的代价,为丑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高盛公司欺诈门会计问题分析 (一)利润表分析通过会计欺诈,高盛收获了什么?可以从表1中略见一斑: 从表1可知,高盛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被咨询身份,有效
4、地为自己赢得了短期的丰厚收益,尤其是在推出SyntheticCDO这款金融产品之后的2008年到2009年间,总收入竟增长了4260.59%,净利润也直线上升,且从亏损上亿美元转为盈利上百亿美元,净利润率发生了大逆转。可见,欺诈门事件为高盛带来了客观的直接收益,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816.03%。但可以看出,伴随着高盛欺诈门的爆发,投资者已经看透了高盛的欺骗本质,导致高盛2010年收益开始大幅下滑,经营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表2直观地反映了高盛在推出Synthetic CDO这款金融产品之后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利益的背后一直潜伏着较大的负债隐患,近3年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
5、91%以上的高水平。在增加股东收益的同时,高盛背负了较高的负债水平和风险程度。作为投行和证券公司,本身非系统风险较高,而高盛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系统风险颇高的情况下,依然铤而走险,背负巨债,获取暴利,最终受到市场惩罚。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表3中,2009年高盛依靠金融产品的推广,在服务业务上获得了很大收获,成为了收入的主要,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居然从2008年-139.05亿美元飙升到488.75亿美元;而在2010年欺诈门事件爆发后,高盛迅速转变发展方向,依靠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维持自己的基本运营,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竟然从2009年-228.28亿美元上升到78.39亿美元。
6、很显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高盛财务状况逐步恶化,业绩也跌到了谷底,加之市场风险高,使得高盛对投资活动颇显乏力,现金流量较少,而且波动不大。 (四)“欺诈门”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异常变动分析从表4中可知,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第3财季开始,高盛的净利出现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减少70%,每股盈利低至1.81美元;季营收总额也下滑了43%,由一年前的238亿美元降至136.3亿美元。更为糟糕的是,高盛第4财季报亏21.2亿美元,每股收益报亏4.97美元,为该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季营收为-15.8亿美元,相比上年的107亿美元简直是天壤之别,而相比2007年460亿美元的全年
7、收入,2008年缩水了52%至222亿美元。这次巨亏对高盛来说不仅影响股价,也打破了高盛的不败神话。但从本质上分析,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化和虚拟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而金融衍生品表面上是转移和分散风险,实际上是以更高的成本为代价提前透支未来无风险收益。因此,正是由于高盛故意隐瞒关键事实、虚假陈述、误导投资者从而酿成了苦果。 尽管2009年高盛业绩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