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

ID:9417868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_第1页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_第2页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_第3页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_第4页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术模式研究(赤峰林西县林业局,内蒙古赤峰0220)摘要: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建起了以家庭单元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庄园,形成了以“营造绿色环境,建立绿色基地,树立绿色品牌,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模式适宜在广大的半干旱山丘区推广应用。关键词: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生态;经济;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0—0002—02荒漠化灾害是

2、当今世界突出的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植被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诸如乱垦乱伐、乱樵滥采、开荒到顶、广种薄收、自由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耕作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生态失去平衡。为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途径,我们选用了生态建设与改革农业政策相结合,提高经营水平,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善自然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的经营管理题,并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取得

3、了良好的效果。1确立研究题的目的、意义1.1自然环境背景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118°34',北纬43°14'〜44°1',属大兴安岭南段延伸地带。地貌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沙地河谷平川组成。海拔高644〜1744。其中,山地16.204万h2占总面积的41.2%;丘陵11.92万h2,占总面积的30.3%;沙地3.69万h2,占总面积的9.4%;河谷平川7.1万h2,占总面积的19.1%。属森林草原植被带,主要植物种有山杨、白桦、蒙古栎、山杏、虎榛子、XX蒿、羊草等。土壤为栗钙

4、土地带类型。气候为典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20〜380,主要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1800以上,是降水量的倍多。年平均气温4〜°C,年极端最高气温40.4°C,年极端最低气温-32.2°C,彡10°C积温平均2600°C,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6.9h,无霜期在90〜130天之间。由于降水集中,秋冬春有较长的干旱期,尤其春旱对作物播种影响最大。1.2社会经济特点与环境灾害林西县经济类型属于以农业为主体、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农牧交错型经济区,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全县总土地面积39.27万h

5、2,其中农业用地7.87万h2,占总面积的20%牧业用地9万h2,占总面积的23%,林业用地20.47万h2,占总面积的2%。现有林14.万h2,森林复被率27.9%。历史上的林西县曾经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地区。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樵采、放牧、垦荒等人为活动频繁加剧,使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大面积发生。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4.4Rh2,占总土地面积的62%,沙化面积7.4万h2,占总土地面积的19%。随之而来的干旱、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牧业生产受到很大

6、影响。农业产量低下,畜群结构中大畜减少小畜增多,牲畜个体退化。全县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百元左右徘徊。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境恶劣、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本题研究的宗旨。2研究途径与试点选择2.1研究途径题研究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实行政策引导、科技扶持的原则。以林西县农业区划成果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适当调整,吸收引进林、牧、农业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培养典型、完善典型、推广典型。追寻环境荒漠化的原因,除半干旱气候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得不合理。要改造荒

7、漠化,除加强植被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经营水平,特别是提高人类科学文明素质,实行科技、劳动密集型农牧业经营方式。因此,选择从改革农业政策入手,实行退耕还林(草)、退牧还林(草),改变广种薄收和自由放牧的传统方式,实行集约化管理,发展高产种植和高效益型畜牧业;采取以户为单位,建设生态经济单元,即“生态经济庄园”;对荒山实行全面封禁、造林、种草;先试点,培养典型后再推广,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2.2试点村的选定试点村选择原则:①自然条、社会经济状况具有代表性,荒漠化灾害突出,群众生活贫困,经营方式落后,具有说服力②乡村领导和广大群众

8、对改造自然灾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认识程度高,积极性高;③具有一定的生态建设基础,见效快。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新城镇七合堂村为首选试点村。3试点与技术模式的建立、推广3.1试点村基本情况七合堂村位于林西县中南部,是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境内山丘遍布,沟壑纵横。总面积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