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

ID:9417774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_第1页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_第2页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_第3页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_第4页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纯粹逻辑学到形式本体论的范畴及划分原则  一、以往范畴理论的困境  胡塞尔在《纯粹逻辑学导引》中曾经谈到,在建立纯粹逻辑学的根本旨趣上他和康德是很切近的[1](A214/B214).在康德那里,范畴是纯粹逻辑学研究的核心,作为知性的先验原则是知性和理性规范性思维的基石.相应地,胡塞尔也指出纯粹逻辑学的基本任务是一门客观有效的范畴理论(67节),但是,他并不满意康德仅仅是规则性的范畴,经验的统一对康德来说是对象的规律性统一;就是说,经验的统一属于理论统一的概念[1](A237/B237),一门完善的范畴理论不应只包括知性

2、的规则,而是应当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基础,也即是说包含着所有可能的含义和所有可能的对象[1](B246).  康德的范畴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脱胎而来.我们知道,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根据谓词(表述)的不同种类,提炼出了有限的十个范畴,包括:实体(ousia)、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这个分类最初是依据谓词,因而它同样也涉及判断的形式,即主词和(表述主体的)谓词.因而,这种对谓词的分类事实上依赖主体的存在(being)方式.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就直接把谓词的种类等同于存在的

3、种类.存在本身的种类刚好是那些表述它的谓语的类型,因为'存在'表示的意义刚好和这些类型一样多.[2](P131)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并非只是逻辑学上对谓词的分类,也同样是对存在(being)的分类.可以说,完整的范畴表是涵盖谓词和存在种类最一般的概念.  因此,他在《范畴篇》中分类范畴时又遵循另外两个原则:1.是否存在于主体之中;2.是否表述主体.第一个原则指涉本体论的方面,不能存在于主体之中的是实体,相对于可以存在于主体中的偶性.例如纸是实体(entity),而白是寓于纸的不独立存在的偶性.第二个

4、原则涉及语法学方面,又可以分为可以表述主体的(第二实体:种、属)和不可以表述主体的(第一实体).比如人可以表述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不可以表述其他主体.这两条原则都指向实际存在的(实在的)事物.《形而上学》Z卷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所有范畴中实体范畴是第一性的.其他范畴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独立地存在,而只有实体能够独立存在.[2](P190)现在这些被看成是更加真实的,因为有支撑着他们的某种确定的东西(那就是实体或个体)是由于这个范畴的缘故,其他的每一个范畴也成其为'是'.因此,那原初地是(以及不是在限定的意

5、义上而是没有限定的)的东西,必定是实体.[2](P190)此外,亚里士多德又在实体范畴中区分出第一性的实体和第二性的实体.实体,在最真实、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  在第二性的意义之下作为属而包含着第一性实体的那些东西被称为实体;还有那些作为种而包含着属的东西也被称为实体.[3](P12)由此可见,第一性的实体是最为基本的实体,不仅其他谓词范畴都因实体范畴而成其为是,实体范畴也严格来说是实际存在的个别事物.需要注意的是,属和种同样属于第二性的实体,没有再区

6、分层次.由此,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分类范畴有两种方式,一是十范畴,即是谓词和存在种类最一般的概念;二是两原则,确定谓词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同时,两原则只有在相互交织的意义上才能确定实在的个别事物.但是,按照以上两种方式得出的并不是一个可以确证为真的表述.例如,宙斯是众神之王.在这里,尽管众神之王是对宙斯正确的表述,但是宙斯并不存在.康德最早察觉到传统谓词表述中的超越性.这里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命题判断中的逻辑谓词和实在谓词的差别.回到康德的着名命题:  存在(Sein)显然不是实在的谓词,亦即一关于某某之概念,此概念可以

7、添加到一物之概念上.它是对一物或者在自身中的某规定的单纯肯定①.在一个命题SisP中,谓词P是主词S的规定性(Bestimmung),表述出主词的某种性质、状态,特征等等,因此是实在的(real).但是,命题中的是(is)的逻辑应用是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系词,其实质属于逻辑谓词.这是因为在这个命题中,是并非P之外的谓词,没有为主词S增加任何新的规定性.但是如果将是等同于实在谓词,就等于将实存(existence)赋予思维对象.康德将这里的危险表达为,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纯粹的范畴来思维实存,那么我们无法提供任何标志来把它与纯然

8、的可能性区别开来,就毫不奇怪了[4](P393).  因此,康德提出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按照谓词判断(及其联结)的逻辑功能而不再以实体范畴为基础来改造范畴表.2.将范畴的应用范围严格限制在经验领域内.对于第一点,根据本身具有双重性的实体范畴来确定范畴种类无法有效区分实在谓词和逻辑谓词.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在一个事物的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