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

ID:940334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_第1页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_第2页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_第3页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红眼病”竟是高血压惹的祸  眼睛发红,以为是红眼病,到医院检查才知,竟然是高血压的症状。45岁的李先生觉得真是莫名其妙,怎么眼睛红还跟高血压扯上关系了?其实,眼睛可反映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可导致眼底改变。尤其是高血压,医生说,70%的高血压患者,都有眼底病变的症状。  眼睛发红原是高血压引起  45岁的李先生最近眼睛总觉得不舒服,尤其是午睡后,总是眼睛发红。刚开始他以为是太累了或是得了“红眼病”,于是就自己到药店买了眼药水来滴。可是几天后眼睛依旧发红,李先生只好到就近的武汉

2、市武昌医院看病。  接诊是的赵金河主任医师,经过检查后发现李先生眼睛里有血丝,但并无其他明显眼部疾病征兆。询问李先生生活起居后,赵主任建议李先生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注:就是带一个袖带捆在手臂上,连接一个约收音机大小的机子在腰带上,非常轻巧,打开机子,它就会自动测量血压了,一般是每半小时一次,共24小时。)检查结果发现,李先生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及夜间动态血压均值都高于正常值,眼睛出血的原因其实是血压太高。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李先生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已经很久,但因为身体素质好,对症状有抗性

3、,自己一直没感觉。如果不是这次眼睛出了问题,他可能还会被自己的身体继续蒙骗呢。诊断明确后医生开了相应的降压药物,服用降压药一周后,李先生“红眼”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如何通过眼睛发现高血压  经验丰富的医生往往可以从某些并发症的表现来推断疾病本身,那么医生是如何通过眼睛的病变来发现高血压的呢?奥秘就在于眼底视网膜。  宁波市眼底内科专家廖燕红主任医师解释,人体的血管都是隐藏在皮肉之下的,只有眼底视网膜除外。也就是说,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一处医生可以直接用肉眼就能看到动静脉血管的部位。而血压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从

4、而造成血管壁弹性不好。  通过眼底镜就能看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眼底呈现普遍性或局灶性视网膜小动脉缩窄;当疾病进展时,会出现浅层火焰状出血和因视网膜缺血引起的棉絮状斑;晚期则可见视网膜血管渗漏甚至视乳头充血和水肿。  高血压患者谨防眼底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发于40岁以后。眼底出血,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视力突然丧失。此外,眼底小血管有变化的人,比正常人中风风险高70%,要更加当心。  当然,眼底病变的程度与高血压时间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5、随着血压下降和控制,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也逐渐好转,一般效果都不错,但到晚期效果较差。若血压又升高,眼底病变还可出现,不断加重。  所以,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最好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如何预防高血压性眼底病  研究表明,眼底改变与心肾损害及死亡率成正比,所以降低高血压是防治眼底病变最根本的措施。下面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控制血压的:  1、低钠少盐,告别重口味:一般人每日摄入食盐不宜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还要减半,每天在2-3克之间。  2、要经常参加快走健身锻炼:每周快走小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危险,快走速

6、度最好保持在每小时公里左右。  3、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规律作息:空闲时可经常闭上眼睛多做深呼吸,调节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减低心脏负荷,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4、按时服药:需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切不可随意停药甚至换药,定期检查自己的血压情况。  5、改变不良习惯:患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要注意控制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比如肥肉、猪油等等。  6、除了进行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外还要预防其他可能的高血压并发症。  小诺

7、提醒  高血压患者要多加注意自己的眼睛。每隔3-6个月检查眼底,早期查眼底可以及早发现病变,给予药物或激光治疗,避免失明的悲剧发生。如果有视力下降、头晕眼痛甚至突然视力丧失的情况,就要尽快就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