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0041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104岁的保险吓死宝宝了 还能不能愉快的买保险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4岁的保险吓死宝宝了还能不能愉快的买保险了 金融界保险频道104岁的保险吓死宝宝了还能不能愉快的买保险了 金融界保险频道104岁的保险吓死宝宝了还能不能愉快的买保险了 金融界保险频道104岁的保险吓死宝宝了还能不能愉快的买保险了 金融界保险频道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一女子本打算在银行存款10万元,但在营业网点却被说服购买了生命人寿的保险产品,本以为5年到期,欲取出本金,却发现合同期竟长达104年,2011年6月8日生效,至2115年6月7日为合同期满日。 紧接着当
2、然是网友们此起彼伏的一片骂声。有网友大呼看不懂的是一份保险合同,其中焦点是合同期为104年。 小编作为保险频道的编辑深有体会,不管发什么不相信保险的永远在骂:保险就是骗子。但是小编还是想不断给大家普及下保险的知识。有时候不是您上当,而是根本没看懂保险。 保险公司回应:“104岁”只是一个数字 对于这份合同,日前保险公司给出了回应:实际上,该产品是一份终身寿险,“104岁”保险实则就是对终身寿险的一种误读,104岁仅为保险公司的精算推演。 什么是终身寿险? 终身寿险是指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3、,且保险期限为终身的人寿保险。作为一种不定期的死亡保险,终身寿险一般到生命表的终极年龄100岁为止。 选择保障型寿险产品,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保障程度。105岁就是一个数字而已,终身寿险设计的初衷是保险时间越长领取越多,真正到106、107岁依然可以继续领取。 除了这份被误解的终身寿险外,近年来,分红险一直是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纠纷不断。 购买“分红险”,哪些问题要注意? 近年来,分红险一直是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纠纷不断。那么,分红险,这种起源于欧美、初衷是希望让消费者分享更多保险公
4、司经营盈余的保险产品,到底“保不保险”,在购买分红险时,作为消费者的您,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买“对”呢? 一、哪种分红险适合您? 分红保险一般分为投资和保障两类,投资型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这类分红险多为养老规划中的年金型保险;保障型分红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产品功能一致,侧重给予投保人提供灾害保障,分红只是附带功能。 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前,应该首先了解一下自己买这份保险的需求是什么,要解决生活中的哪类问题?如果是养老,就应该购买
5、年金型分红险;如果看重身故、疾病等各类保障,就应买对应的保障类产品。 消费者尤其要切记的是,保险相对流动性很强的银行存款等短期资产,更是一种着眼长期的资产规划,要以长远人生规划为出发点。保险的分红也好,回报也好,要放到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看清,如果希望短期内就获得丰厚回报,就不应该购买保险,而是考虑证券类投资产品,当然,和高回报相对应的一定是高风险。对于自己到底要什么,能承担什么风险,每一种资产配置工具的特点,消费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红率可以和储蓄利率相比吗? 保险和银行储蓄根本是两码事,
6、分红的计算年和银行利息的计算也完全不同。 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是以本金为基础,乘以利率;而保险公司计算分红金额并不是以投保人的本金投入为基础来计算的,如1万元的分红险保费,要扣掉保险公司的开支、保险代理人的佣金等各项费用后(保险专业术语叫做“现金价值”),才用来计算分红收益,这使得保险分红的基数有着前期低,后期逐渐增高的特点。 并且,在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不同的红利领取方式下,分红的计算也是区别的。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保监会早已明确规定,在保险营销过程中,不能用银行存款来和保险类比。 保险公司也
7、大都从规范营销工具使用等各种途径来规范销售过程。尽管如此,仍不排除有个别销售人员在业绩导向下置这些规定不顾,拿银行存款利率和分红率比较,夸大分红回报,误导消费者。对此,消费者要有所警觉,千万不要被优厚的回报所迷惑了。 三、怎样看懂保险合同? 保险条款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看起来如同“天书”,让人头大。所以,很多消费者懒得再去看那些条款,听销售人员粗略解释,就草草签字。其实,保险作为一项长期资产配置,一二十年缴费期下来,对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消费者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8、把几个关键的保险条款弄清楚。一般来讲,看清楚保险责任,还有责任免除,缴费条件、保险期间这几个关键部分就能基本了解自己购买的保险了。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有什么不同? 通俗地说,投保人也就是出钱买保险,为保单缴费的人,被保险人就是保险的对象,受益人是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比如:丈夫为妻子购买了一份定期寿险,指定受益人为两人的儿子。这个案例里,丈夫出钱,是投保人,妻子是被保险人,保险责任跟着妻子走,也就是只有妻子出险,保险公司才会理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