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

ID:9392481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_第1页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_第2页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_第3页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_第4页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一、研究的背景目前的家庭中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银河系”(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现象突出。以我园中班幼儿为例,在120户家庭中“,家庭银河系”型的家庭占到了94%。从家长问卷表中,我们发现:稍有不称心就发脾气的孩子有68%、生活上不愿自理的孩子有91%、能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的孩子仅33%。从教师问卷中,我们又发现在日常表现中自主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也不多。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我们认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倡导教师在相关的心理学方法——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

2、良好的基础。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或改造儿童的行为。儿童之所以要做某一件事,“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如果儿童的一个行为发生后,成人立即予以注意,如加以赞扬、或加以呵责,都会起到强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儿童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愤怒发作或无理取闹,成人可以暂时不予以理睬,采取“冷处理”,排除对他的注意。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强化(尤其是成人对其行为的反应),是他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幼儿在幼儿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确保其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

3、要方面。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若能在幼儿期就得到及时的强化,那么,就会有助于这个孩子今后在这方面形成永久的好习惯。因为,此时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特点,任何行为习惯在幼儿期都处于萌芽阶段。既易于养成好习惯,一些坏习惯也易于得到纠正。根据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行为强化策略。二、运用强化理论的原则1.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幼儿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我们所采用的强化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2.将目标按阶段进行分解,并予以具体化。幼儿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对孩子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4、。同时,还要将目标分成许多小目标,使目标始终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要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孩子会因为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而产生排斥感,这就很难充分调动幼儿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成人就要及时将完成情况的评价告诉他。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在孩子表现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即使老师仅仅以点头或微笑的形式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的简单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反之,如果老师对这种行为置

5、之不理或反应漠然,那么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4.用消极强化替代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为了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根据斯金纳建议以及教育的正面性来说,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惩罚的方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应该予以禁止。我们提倡以强化理论中的消退法来取代惩罚的方法,更多地发挥强化的作用。三、实施策略1.注重强化的有效性。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儿童的天性中含有狡猾的成分,不可放纵迁就。在如何对待幼儿的无理取闹的问题上,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法,斯金纳提出了操作强化理论。他们都认为对于孩子需求的满足也要适可而止,止到自然所容纳的范围之内,否则

6、孩子会得寸进尺。所以,我们在运用强化的手段时,不能滥用,要注意其有效性的体现。必须在孩子达到或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才能给予一定的强化刺激。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老师就心急的给予奖励,孩子就会认为即使做不到老师也会奖励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强化刺激的意义了。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孩子行为形成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时的观察、指导、鼓励,使其始终处于为完成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积极的状态中。这样,不但体现了强化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坚持性。2.注重强化的及时性。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强化手段运用得太多,孩子觉得无所谓;有的老师又运用得

7、太少,孩子会觉得遥不可及。这都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老师对幼儿良好行为形成过程的不够关注,致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强化。有的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如果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稍稍出现一点偏差,就认为其没有达到,而取消原先的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对幼儿的行为表示赞许、鼓励、肯定的言行少之又少。相反,批评、斥责却不少,动不动就对幼儿予以严厉的批评,有些老师甚至对幼儿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幼儿行为中的闪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