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

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

ID:938597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9

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_第1页
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_第2页
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听“国学与教育智慧”讲座有感  一直都觉得,现代人的智慧是比不上古人的。虽然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古人多,信息量也比古人大,但知识本身并不等同于智慧。而智慧,则是需要在大自然的熏陶感染中慢慢被开启的。  与今人相比,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显然更贴近自然,与自然相处得也更为和谐。他们敬畏自然、依赖自然,与此同时,也在观察自然、运用自然。他们更懂得何为“自然之道”,也拥有更多直接而真切的体验,因而更愿意遵循自然的法则去行事。但他们的思想却并没有被禁锢,反而显现出一种与自然同声同气的自由、广博与深邃,充满了智慧与奥妙。因此,与古人“对话交流”,就像仰望浩瀚的星空,无时无

2、刻不令人惊叹!  我们先来看看“教”“学””二字在古时的写法:“教”,即一只手拿着“爻”(工具)在教小孩子;而“学”字,上方是两只手捧着“爻”,下面是小孩子坐在屋子里,在看着他们学习。古人这样形象的表述,使人对“教”与“学”的含义立刻就能了然于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有创意的智慧!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古人对“教育”的理解。“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许慎《说文解字》)“学之为言,效也。”(朱熹《论语集注》)“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易●观卦》)“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中庸》)......细读深思,你会发现,古人不仅从形式表

3、现上解释了何谓教育,同时也点出了教育一定要“以神道设教”——教育,就是要认识人的天性,遵循人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此才能令人信服。再联系我区多彩课堂“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你会发现,跨越了千年的岁月,二者竟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古人真的极具先见,这亦是一种智慧!  更有趣的是,《易经》中富于变化的”爻”。何谓爻?一意为效也,效天下之动者也;二意为交也,又代表易的变化交错;三意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 ”叫阳爻,“ - - ”叫阴爻)。说到这里,就要提到“教育与乾坤法则”:  1、教育主体之乾坤德行。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告诉

4、我们,人要终身学习,自强不息。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人要像大地一样,拥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  2、明乾坤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里的“变”“通”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性。)南宋蔡元定有言:“天下万事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万物出于一奇一偶;天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尽起于乾坤二画。”  3、乾坤原则。“乾为开创,坤为执行。乾以易知,坤为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在这里,“乾坤”二字可以说是古人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聂文涛说:《系辞上

5、》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古人以此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摘)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哲人不仅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对自然有着真切地了解,对教育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解读。同时,他们还拥有更为超脱的思想和宏大的世界观,能够将富于变化的世间万象和圆融变通的智慧深入浅出、简言蔽之,且致力于身体力行,不可不说是一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的大智慧!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若能静下心来,透过古人的智慧去看待我们今天的教育,去反思和改善我

6、们的教学行为,一定会受益良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