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75813
大小:54.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4-29
《最新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对策 论文摘要:就业市场的开拓和建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完善的就业市场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认真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对策。 l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2003年是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当年的毕业生增幅达到46.2%,此后几年,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递增¨。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
2、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6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多项重要举措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难题。 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面对的主要问题 2.1就业市场区域开拓不到位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
3、市场发育状况也不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多,高校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大,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性高和适应能力强,这些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育程度也高。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也明显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高校毕业生愿意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去工作的人数很少,我国西部和边远山区的大学毕业生市场就失去发育的土壤。 2.2大学生就业供需渠道对接不畅通 大学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对接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我国大学
4、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大学毕业生不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求职过程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其次,人才需求方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学毕业生既影响了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问接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招聘和应聘双方的信息传播和管理工作亟待规范,急需建立日常化的信息对接平台J。6 2.3高等学校开拓就业市场的形式单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把开拓就业市场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双向选择会等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开拓工作上,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过于单一化,在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和实现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方面建设不够,不能为毕业
5、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宝贵资源。 3就业市场开拓对策 党的“十七大”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写入了报告,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十七大”以后,国家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各级政府部门相应地出台一系列措施切实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当前,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措施,更好地实现就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人员更应该主动承担起信息传递与政策解读的责任,向毕业生们及时宣传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援助工程,让所有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给他们就业提供的帮助和
6、优惠政策J。同时,各高等学校进一步落实“一把手”工程,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确保大部分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1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大学生就业6 首先,高校应与长期用人单位,国家和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等保持紧密联系。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尽可能地为企事业单位招聘提供便利,及时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同时加强对重点用人企业、长期有人才需求的单位和潜在用人企业的工作联系,通过回访、跟踪调查等方式,增进学校同企业的交流合作,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市场。其次,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围绕“就业实习基
7、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问题开展实习和就毕业生就业合作。再次,利用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打造优秀人才供应基地,最后,高校应该处理好校院二级就业关系,齐心协力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3.2开拓网络就业市场 加强网络招聘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将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因此,高等院校应重视网络就业市场建设。第一,是建立和完善校园就业网,以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发布信息为原则合理设计网站结构,丰富网站内容。第二,实现校园就业网与百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社会公共就业网站的对接,实现信息的多向共享,积极搭建毕业
8、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网络平台,促进网络招聘的有效进行。第三,开展网上求职、择业、面试等内容的培训。规范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