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70188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9
《青春版纳说:那场矢志改变世界的父辈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春版纳说:那场矢志改变世界的父辈革命那个叫凌瑜的年轻人最终没能回到北京。 无数个清晨,当依旧毒辣的阳光穿透密密麻麻的橡胶林,巡视着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的山野时,他都不再醒来。 他活在属于他的墓碑上。嵌于其中已经发黄的照片上,这个年轻人无比稚嫩,头发黑密,眼望故乡。他是知识青年。在中国,这个词汇拥有特殊的含义,泛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软导语,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一个死去的知青——凌瑜——的故事开头。)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都主动
2、或被动的被卷入一场洪流。在这个后来被称为“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有1776万年轻人在“知识青年”这个统一称谓下,从城市下放到荒芜的原野,从北大荒到西南边陲,遍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几乎涉及了全国所有的城市家庭。 美国学者托马斯·伯恩斯坦在其所著《上山下乡》中认为,中国知青的上山下乡,解决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无法避免的城市人口膨胀和失业率增长问题,并将它称为上个世纪“所有国家最大的一项社会实验”。但直到现在为止,这场实验的过程被人熟知,但结论却无法明晰。 有人说,这是一段有关青春和忠诚的记忆。但更多的人说,这个庞大的国
3、家,用了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来重新定义关于人和知识的命题。他们离开家乡,投入激情和青春,最终却只换来了一段经历。 很多人的一生就此改变。诗人食指曾经描写了离家时的感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这也是凌瑜的北京。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志》记载,1956年至1972年西双版纳农垦系统和农村共接收安置各地知青共56162人,其中北京知青3051人。 放宽历史的视线,几乎是在同一个时代,同样裹挟着青春和激情的躁动,出现在飘扬着红色左翼旗帜的巴黎街头上,出现在向华盛顿进军的嬉皮士和民权之路上。
4、相异于巴黎和华盛顿的后现代性青春之歌,作为农业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在通往乡村之路中,凌瑜牺牲了,成为第一个牺牲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在当地人眼中这个北京娃娃最终没能回家。这是中国重回世界历史舞台后,追寻现代性的一出历史悲壮之歌,它让青春中国从此成熟且厚重。(自然过渡到核心段,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引入上山下乡运动,并引用一些可信的调查资料,提出本文的观点)(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席卷而下的辉煌:在梦醒之前,我要回家:作别农业社会余晖,收割的季节:一个时代的回望,文章开头之后,分为三个小篇,分别从三个方面对上山下乡运动进行展开。首先是上山下
5、乡这场运动的轰轰烈烈的开始,接着是知青们期待回家,最后是人们对这个运动的回望反思。每一个小标题下,作者都会引用相关资料,增加可信度。同时,插入叙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运用描写、抒情等方式渲染气氛,让人们感受到这场运动的热情与悲壮。)席卷而下的辉煌:在梦醒之前 一位当年的知青回忆说,到西双版纳去的念头曾像一团火一样在心中燃烧,“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同胞仍然生活在近乎原始的条件中,就觉得改变这里就是我们的使命”。 就像那个特殊时代的所有共同产物一样,东风农场的名字非常普通。当地人说,东风、红旗这样名字曾经占领了西双版纳的每一寸土地。但直到一群外地人的到来,才最终让这里成为有故事的地方。 那已经
6、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最初的起源仍是有关革命。 《剑桥中国史》的表述说,上山下乡源自一群北京革命青年的串联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年轻人是一个激情而且矢志改变世界的群体,他们愿意为理想付出青春乃至更多的东西——在一次边疆之行后,这些青年意识到广阔的乡村似乎有可能大有作为,于是,他们给当时的北京市革委会写了一份要求去云南插队的报告。 1968年2月8日,列车载着55名北京青年奔赴云南,在西双版纳的大勐龙地区,一个仍然处于刀耕火种时代的森林地区扎寨。后来,这里周围的几个农场被统一合并为“东风农场”。 在知青历史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就此注定了东风农场和西双版纳地区在中国知青运动中的特
7、殊地位。 而经过当时媒体的大力宣传,北京“五十五壮士”事迹被称为一场革命的起源,标志着那一代中国人在对待革命问题上的认识高度。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也就是1968年的12月12日,毛泽东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在《人民日报》的那篇《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著名社论中,毛泽东说,“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