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26066
大小:20.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低的局面尚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自然环境、国家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文化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自然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是人们首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构成社会的要素之一,没有适宜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有生命的产生和人类的生成。但强调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观点,往往被作为“地理决定论”而加以批评[1],这不利于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兴起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
2、尽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使得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自然环境的制约,改造自然使之更适合人类的生存需要,但是这种改造是有限度的,否则就会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西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民族商品意识缺乏,与其所处的封闭的地理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关键是市场发展,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欧具有天然地理条件。西欧各地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差异较大,因此自然产品差异大,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比较利益”,刺激人们相互交换产品;加上西欧天然运输条件好,许多河流四季都便于通航,运输费用低廉,使得各地的“比较利益”能够实现[2]。便利的河流、海上运输为在更大范
3、围内进行贸易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则缺乏这种自然条件,而在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更加封闭,交通运输条件更差,交换成本极高,因此农牧民的“合理选择”只能是调整产品结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使有交易,也长期以来一直以满足地方需要的传统集市贸易为主要形式,更加固化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封闭的环境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干部和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商品经济发展的滞后,进而制约着地区整体经济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全国市场经济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西部与东部、西南与西北、西部与周边国家的运输通道不畅,已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
4、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例如,甘肃中南部尽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仍是铁路交通的死角,主要运输仅靠低等级的公路,使生产、生活资料进出的成本增高,不仅外来投资者不愿前来投资建厂、参与建设,就是当地企业,也因发展成本约束,显得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经济优势。恶劣的自然环境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这里的人们处于贫困状态。 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状况恶劣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如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这些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这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落后状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现代
5、化。 二、国家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民族地区各民族社会都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在资金、物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甚至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支援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由此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西部民族地区更大资金和政策支持。 但是时至今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在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6、发展的因素中,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地区安排差异的影响 从历史地理原因看,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和当地政府出于政治的考虑,把稳定边疆、协调民族关系、维护安定团结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东部沿海地区则充分利用其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先于中西部地区进行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向东部优惠和倾斜,东部地区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西部民族地区的计划经济和政府指令经济仍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制度安排方面的差距,成为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
7、要因素。这就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处于“双重迟发展”的状态,一方面落后于东部和汉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还面临全球化的挑战[3]。东部地区凭借国家倾斜政策和初步形成的市场机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人才和资金不断地吸引过去,资源的巨大地区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相对经济地位的重大差异,经济地位差异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政治地位差距,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在心理上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不平等感,乃至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4]。 (二)资源配置方式差异及其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资源配置的方向,总的说来是有利于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