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20288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7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这和它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有关,也和它哲学视野的开放性以及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可以认为,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子美学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下面,我们对2017年以来国内庄子美学研究的大致状况作一简单评述: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这和它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有关,也和它哲学视野的开放性以及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可以认为,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子美学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下
2、面,我们对2017年以来国内庄子美学研究的大致状况作一简单评述》,《文史哲》2017年第2期)颜翔林从怀疑论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庄子美学。他在《知识批判:文史哲》2017年第2期)颜翔林从怀疑论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庄子美学。他在《知识批判》一文中指出,从怀疑论视角对于知识的反思和批判,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构成,也是其美学发生的重要前提。这种怀疑和批判使庄子哲学呈现出了超越知识论的生命智慧的凸现,并由此开拓了一条通向审美和艺术创造的心灵道路。(《辽宁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同时,和近年来人们将庄子哲学与其美学进行划界的倾向不同,王向峰对于老庄之“道
3、”与美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老庄美学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美的形态与道的形态是一致的。道之美体现为本质的无形或象罔,外显为自然朴拙,表现出“神妙”的特性。道之美是不美之美。(王向峰:辽宁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同时,和近年来人们将庄子哲学与其美学进行划界的倾向不同,王向峰对于老庄之“道”与美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老庄美学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美的形态与道的形态是一致的。道之美体现为本质的无形或象罔,外显为自然朴拙,表现出“神妙”的特性。道之美是不美之美。(王向峰》,《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2期)除此以外,其他一些关于庄子哲
4、学的研究文章也值得注意,因为它们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庄子美学新的界定和反省。如萧汉明的《论庄子的性命说与观物论中的道性二重观》,将庄子的观物论分为“以性观物”和“以道观物”,这对我们长期用“以我观物”、“以物观物”来界定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观照方式,是一种丰富。(《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徐克谦在《论庄子哲学中的“真”》一文中指出,“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这显然隐含着一个结论的存在,即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美”,在庄子那里其实是“真”,或者说真构成了庄子美论的内在根据。
5、(《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另外,徐克谦在《论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中指出,“道”虽然具有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意义,但始终没有脱离其作为道路和方法的原初意象,庄子之“道”就是要探索一条通往精神和生命安顿之所的道路。(《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4期)于此,作为“道路”的“道”,就成了庄子哲学走向美学的中介和桥梁。庄子用道论为美学建立根据,但其落脚点则是人生在世的命运,并进而探讨审美生存的可能性。关于这一问题,徐克谦在《“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中指出,庄子哲学可称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
6、”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顿。(《南京师大学报》2017年第2期)罗尧在《庄子论命与生死》中指出,庄子对命与生死均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体精神的自由、心性的宁静。(《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关于人怎样从必生必死的命运走向审美的现世生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探讨。比如,涂波立足于庄子的生存体验来谈这一问题。他在《庄子思想的自我主题》认为,自我主题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方面,包括焦虑的自我,反思的自我,悟道的自我三个层面。其中,悟道的自我即审美化的自我,它通过“心斋”和“坐忘”获得心灵的澄明之境,以心我合一的“
7、逍遥”为最高境界。(《》)与此相类,王丽梅认为,庄子的生存智慧是有知的弱者在无可奈何形势下的选择,它包括无用论、虚己论、随化论以及逍遥论,而这些又都是为了心灵的超越而论的。这种生存方式,一方面可以化解现世的伤害,另一方面在精神世界里提升了由逃避和思考所带来的虚空感和幻灭感。(《论〈庄子〉的生存方式》,《北方论丛》2017年第3期)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审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庄子生存美学的理论起点。比如,时晓丽的《混沌之美——庄子生存美学探微》认为,《庄子》中混沌之死的寓言象征着一个美好世界的消失和一个异化世界的到来。这种对人类历史起点的设定体现了庄
8、子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批判及其生存理想的寄托。由此,复归混沌也就成了重新走向审美化生存的象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9月)当庄子美学由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