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0057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7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相互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学生读好书的兴趣。 2.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3.指导学生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
2、自己的发现。 4.指导学生读背歇后语,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5.指导学生读趣味故事,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们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自由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把容易错的地方写一写。 2.把容易写错的地方向同学进行提示,边提示边请同学把字写下来。 3.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示容易混淆的字的区分。 如:“拜见”的“拜”、“火焰”的“焰”与“滔”的区别;
3、“惩罚”的“罚”。 4.听写词语,同桌互相纠错。 5.选择用其中的几个词语造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指名读。 3.学生自己选择容易错的地方写一写。 4.小结:“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都是第八组课文中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巩固,加深记忆。 三、我的发现 1.自由读对话,了解对话内容。 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小东有什么好的方法?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什么;最后把各部分的主要意
4、思连起来。 归纳: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段意归并法。 3.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主要内容。 4.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自由谈,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 5.练习用归纳出来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同步阅读》中任选两篇文章进行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从《同步阅读》中再选两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初读六个歇后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 3.熟
5、读歇后语,背诵。 4.讲讲其中的三个歇后语的典故。如果学生知道,也可以请学生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吕蒙“速为孤图之”。吕蒙闻荆州军马整肃,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施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羽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力赴樊城,
6、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 唐代张怀灌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板,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板”,是古代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板”。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板”。王羲之曾写过“祝板”,是写在木板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依次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同时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7、吴军火攻成功。 5.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遇到过歇后语?你还会说哪些歇后语? 含有典故的歇后语举例: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黛玉焚稿——忍痛割爱 6.在情景中运用歇后语。 如:灵灵在区运动会上取得了800米长跑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破了纪录。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她期刻苦训练的结果。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想创造好成绩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二、趣味语文 1.自由读读两个小故事。
8、 说说你觉得这两个小故事“趣”在哪里? 2.出示故事中的两副对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感悟对联中的“趣”“巧”在何处。 第一个故事中的对联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的对联巧妙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