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85362
大小:4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4-26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规划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规划大纲(本《大纲》由国家文物局以(93)文物文字第689号文致函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报)前言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绵延数千年的文物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惠及子孙、功在千秋、利于人类和民族发展的事业。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成功,不仅涉及到文物本身,而且有利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将成为三峡工程属于高水平文明工程的重要见证。为了做好三峡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
2、,制订科学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以历年来三峡地区的文物调查、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规划大纲》。三峡工程坝区(即工程区)文物保护规划,因三峡大坝施工在即,已报送上级及有关部门。目前尚未得到库区移民新址的有关资料,本大纲不包括此部分工作的文物保护规划,但因移民规划和试点已经进行,该规划的制订也较迫切,将另行安排。一、编制依据和指导思想(一)编制依据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4、《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3、5、《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6、《田野考古工作规程》;7、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发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定额管理办法》;8、国家其它有关法令文件。(二)指导思想1.鉴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对三峡工程淹没文物要采取得力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尽最大可能进行抢救;2.鉴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三峡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必须“超前”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速度,工程建设部门必须积级给予有力配合,保证经费、提供信息,并给予一定的时间;3.以总体规划、全面抢救为前提,以重点保护、重点发掘为
4、原则;4.文物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注意保护文物所固有的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传统。5.考古发掘必须作好全面的科学记录,对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力争解决重要学术课题;216.文物保护工作中注意发挥文物作用,促进工程建设和库区经济发展。二、文物概况(一)淹没区范围及地貌特征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范围上起四川省江津县,下至湖北省宜昌三斗坪镇中堡岛,涉及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川省的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县、万县市、忠县、石柱、丰都、武隆、涪陵、长寿、江北、巴县、江津、合川和重庆市共22
5、个市县,淹没陆地面积约为632km2,淹没耕地面积35万亩。淹没区包括著名的三峡峡谷地带,但大部分是长江干、支流两岸较为平缓的宽阔台地,既是现代村落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也是适宜于古代先民们劳动耕作、休养生息的重要地区。在这些平缓台地上,埋藏着三峡地区绝大部分古代地下遗存,耸立着各种类型的古代建筑。(二)文物概况根据对三峡淹没区海拔高程177m以下范围进行较全面的文物调查。目前已知文物点828处(详见附表)。其中地下文物445处,地面文物383处。地下文物中各类古文化遗址266处,古墓葬(指墓群)179处。21地面文物中寺庙
6、44处,典型民居109处,桥梁66处,石阙2处,塔3处,城墙(或城门)、地址14处,亭、池3处,牌坊3处,纤(栈)道7处,石窟(造像、崖画)19处,石(碑)刻、摩崖题刻91处,近现代典型建筑5处,近现代纪念建筑8处,其它8处。在三峡淹没区的各类文物中,已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共15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由于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是以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而三峡地区过去没有进行过大的基本建设,所以,与国内其它地
7、区相比,三峡地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都是比较薄弱的。目前淹没文物中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较少、级别也较低,例如:地面文物中的民居,基本都还未列为保护单位;地下文物更是如此,在总数445处中仅14处得列,而其中11处均属兴山县。从兴山、云阳、忠县、奉节、万县市、万县已将地面文物全部或绝大部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推断,目前已知的文物点大部分应属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第二,淹没区内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古生物化石地点、明清时代墓葬群等目前正在调查统计。这些工作完成后,文物点的数量和种类将有所增加。三、文物保护工
8、作历史及现状2150年代,长办考古队、中科院考古所长江队和湖北、四川两省文物部门在三峡地区进行过一些考古调查,其间进行过一些零星的小规模试掘。50年代末-70年代初,四川省博物馆对巫山大溪遗址的发掘,确定了“大溪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序列中的地位;对忠县*1井沟遗址进行试掘,为提出“*1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