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84056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26
《中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规范比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规范比较探究摘要环境绩效评价与财务绩效评价不同,在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目的等方面均有突出特点。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国际组织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遵循生命周期观、物质与能量守恒观、环境与财务双赢观、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各项环境绩效指标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年发布的五个有关文件中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可发现其存在末端治理为主、规制导向的总体特点,在各项原理的运用上都还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我国既要建设重视环保的市场
2、竞争环境,也要加强环境绩效评价的能力建设。关键词环境绩效评价;环境绩效指标;评价规范;生态效率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4-0216-05�企业环境绩效评价(EnvironmentalPerformanceEvaluation)是一个管理过程和工具,目的是为管理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制定环境方面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Whatgetsmeasuredgetsmanaged)”,这句管理学中的经典格言既适16用于财务绩效,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并足
3、可概括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也是环境信息公开的前提。1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特点环境绩效评价与财务绩效评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总体上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首先,如果将绩效评价主体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评价主体三个阶段[1],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一元的,而环境绩效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同人士可能出于不同目的,关注环境绩效的不同方面。在具体的评价人员上,由于环境绩效评价既是管理行为,又涉及大量技术问题,需要跨部门的专门团队合作完成。其次,对于财务绩效评价客体的认识,
4、已比较一致。而准确地表述环境绩效评价的客体,即环境绩效,却并不容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绩效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因素的管理结果”[2]。这是几乎无法完全列举的一个概念。实践中,企业需要自己进行分析,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并设计相应的指标。第三,在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上,两种评价十分相似。类似沃尔评分法等,16环境绩效评价也可采用加权评
5、分法,尽管有主观性,但能一目了然。如,Nortel公司、ICI公司的环境绩效指标指数(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dicatorsIndex)[3]。常见的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以及较复杂的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方法、复合评价模型法等,都可用于环境绩效评价。后者显然只能供专业研究人员采用。此外还有非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如专家意见法、问卷与访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具体如何应用于环境绩效,还存在争议。在评价程序上,两种评价都基本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循环,或更细致的
6、多个步骤。ISO14031就主要讨论评价程序。但财务评价中数据的搜集、加工、汇总、稽核是基于复式记账的原理,严谨而细致,而环境绩效评价则没有定型的步骤。在评价标准上,二者都可采用历史标准、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和竞争标杆(Benchmark)等。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企业制定的目标。由于信息公开程度的不同,环境绩效多采用本企业的标准,难以利用行业或竞争者的信息。法规性质的排污标准可以成为环境绩效评价的特殊标准,这是财务评价中基本没有的。第四,在评价报告上,财务报告对外披露制度化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70多年,而
7、环境报告自1989年才开始出现,迄今不足20年,而且远未成为主流或惯例。环境业绩评价报告应当16遵循与财务报告相似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环境报告的第三方鉴证(Assurance)或验证(Verification)具有与财务报告独立审计一样的重要作用,但更加发展不成熟。最后,明确评价目的是绩效评价工作的起点,决定了绩效评价的方向和框架。财务绩效的评价目的通常是寻求改进机会,对企业自身有利。但企业实际的环境绩效评价目的则未必如此,它反映并取决于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意识和态度。在国际上
8、,企业的环境战略以及相应的环境绩效评价目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可称为“对抗型”、“适应型”、“预见型”。最初,企业不愿承担环保责任,将其仅看作没有回报的纯支出,即会计上的一种“损失”,采取消极、被动甚至抵抗的态度。企业典型的表现是不愿意进行环保设施投资或缴纳排污费,违法排污时有出现。企业并不关心环境绩效,很少对其进行评价。在第二阶段,企业接受了环保责任,环境因素成为企业的一项“费用”。企业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